您的位置  性爱保健  壮阳补肾

别让垃圾分类卡在“破袋难”上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8-0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双爪铁钩、破袋小刀片、木质小坡道……这些五花八门的“神器”,是丰台区南苑街道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两位“守桶员”的小发明。谈及志愿参与的这份工作,老人表示,“每个人都不能旁观!”

随着垃圾分类深入推进,全市各区施展出“十八般武艺”:海淀居民发明掀盖“神器”、破袋“神器”,辅助投放;大兴亦庄居民鼓捣厨余垃圾发酵桶,变废为宝;西城区投放“人脸识别”智能垃圾桶,桶盖自动开启;怀柔区采用红外感应设备,解决“脏手”问题……纵观种种探索,“高科技”也好,“土办法”也罢,无不折射出大家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也见证着一线人员的辛苦付出。

换个角度看,应需而生的有益探索,也反映出垃圾分类落地进程中的诸多不易。推广新政,遇见问题是难免的。尤其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又需要革除旧习,难度可想而知。就眼下来看,实践中的问题相对集中,比如,有的清运不及时,造成垃圾混乱堆积;有的仍混装了事,导致工作人员不得不辛苦二次分类。而各方吐槽最多的,还数厨余垃圾的投放。大多数人都嫌“破袋”脏手,干脆直接连袋扔;有人住得离投放点近,深受蚊蝇乱飞、臭味乱窜之苦。这些现实问题,容易催生“不方便-不情愿-不配合”的连锁反应,让分类效果打了折扣。

垃圾分类,依法必行。从粗放混装转向精细分类,必然带来一定的操作成本,那么与此同时,如何尽量降低行动门槛,让大家减少“麻烦感”就是关键。理顺垃圾分类流程的各个环节,意见最集中的方面正是破题之处。就拿厨余垃圾来说,因为普通垃圾袋不可降解,才必须破袋处理,那么,能否给居民配发或低价出售可降解的垃圾袋,从而免去破袋环节?或者,是不是可以多配置厨余垃圾发酵桶等设施,进而实现就地处理?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实践中持续探索,我们才能打磨出一套最优方案,化解理念上早有共识、行动上久未见效的尴尬。

“风气之变必以渐也。”移风易俗需要过程,既考验定力耐力,更需重视方式方法。兼顾强制性与便利性,让垃圾分类变得好上手,方有望尽早突破落地的“最后一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