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大教授武刚:宇航员上天 一路可用6G上网
6G的大多数性能指标相比5G将提升10倍到100倍
6G非常特别的一点是空天海全覆盖,在哪儿都能上网
四川6G研究启动也比较早,但刚开始,还谈不上优势
本报记者 熊筱伟
6G来了——科技部官网11月6日透露,已成立国家6G技术研发的总体专家组,启动了6G技术研发工作。
11月7日,就社会关心的问题,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总体专家组成员、电子科大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教授武刚。
6G究竟有何特别?
记者:什么是6G?会有什么革命性变化?武刚:6G就是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简单说,传输速度要比上一代超出一个数量级(10倍)以上。按今年全球首届6G峰会拟定的白皮书,6G的大多数性能指标相比5G将提升10倍到100倍。
指标很多,常见的有三大评判要素:传输效率、可靠性、安全性。
传输效率,可以理解为“让马路更宽+让路上的汽车跑更快”。
可靠性,6G中断概率小于百万分之一,几乎不会有突然断线的问题。
安全性,此前移动通信系统设计时更多考虑的是实用,遇到问题再解决;6G在设计时,从网络体系架构到信号处理设计,都会把安全作为重要因素系统考虑,就像有了自己的免疫系统,遇到侵犯和损坏时不需要外界干预,自己就会作出反应。
6G还有非常特别的一点——空天海全覆盖。目前为止,包括5G信号在内都只覆盖地面,在远洋巨轮上的海员要上网还得用卫星通信。而6G就能实现在哪儿都能上网。
为什么我们需要6G?
记者:普通人觉得4G上网够用了。6G是不是像5G 一样,主要针对物联网方面的应用?
武刚:1G到4G,通信技术都还是消费型应用,5G及其以后走向产业型应用。5G 开始万物互联,6G更进一步——5G没实现的,让6G来。
记者:哪些是5G不能实现的?武刚:如单位能量效率。随着物联网发展,未来会有千千万万的传感器出现在我们生活中,它们接入网络都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消耗越少,传感器就能做得越小,持续工作时间也就越久。
比如现在有一种设想,吃一颗药丸大小的传感器,它在体内监测我们各种生理指标并不断传出来,从而即时掌握身体情况。但它那么小,就需要把数据传输的能量消耗做得很少才行,这是5G技术目前做不到的。
可以想象,6G对物联网行业来说会是巨大提升,带来很多革命性应用。
6G离我们还有多远?
记者:实现6G还要多久?网上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估计,6G商用要等到2030年。
武刚:这个估计很靠谱。国际电信联盟(ITU)也是这么估计的,离现在大概10年。
记者:从2G到3G用了10年,3G到4G用了9年,4G到5G只用了6年,间隔时间缩短趋势明显。但为什么5G到6G又需要10年了?
武刚:这个数字只是估计。就像科技部启动会上说的那样,目前全球6G技术研究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技术路线尚不明确,关键指标和应用场景还未有统一的定义。
国际电信联盟(ITU)刚刚发出对6G的需求和愿景征集函。我们当前首要工作就是明确愿景和需求。愿景,是说我们要什么、目标是什么;需求,是实现我们想要的,需要达到和完成哪些技术指标。简单说,大家现在不用为了等6G,而不买5G手机。
6G基站辐射大吗?
记者:老百姓对5G基站辐射的担心,之前网上有过一番争论。6G基站辐射大吗?
武刚:我个人的结论是,完全不用担心。一方面,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是要让噪声和干扰对信息的不确定影响变得越来越弱。辐射主要是由发射功率等决定的。未来方向是说话声音越来越小,发射功率降低,辐射自然降低。
另一方面,6G是全球统一的技术标准。最终商用时,一定得到了全球各国的认可,它对人体安全、对自然环境、对其他生物的影响,都会经过反复全方位检测。
四川6G研究情况如何?
记者:四川在6G研究方面情况如何?武刚:四川在4G、5G方面有基础,6G研究启动也比较早。以电子科大来说,我们在包括毫米波太赫兹技术、智能网络、大规模无线接入技术等潜在6G相关方向较早开展了研究布局。但就像我说的,6G研究刚刚开始,大家都还是起步,谈不上优势。
我想特别说的是,6G研究会是一个跨行业、跨学科的研究,“交叉学科”这个词都不足以说明合作的深度。6G不再是单纯的无线电波通信问题,从生物到电子再到材料,涉及范围领域特别广,像刚才提到的人体内传感器就需要生物学合作。
我想呼吁跨学科的深度合作,并期望政府部门加大对相关基础原创性投入,这样才有可能在6G时代取得融合性的成果。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