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人经常喝的这种酒出事了!有人喝了轻则中毒重则身亡
人参、鹿鞭、海马、藏红花、枸杞58岁的黄师傅退休后对药酒养生上了瘾,阳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药酒罐。据说有壮阳补肾的,有祛寒收湿的,还有温通血脉的难怪有人喊他“黄药师”。
黄师傅说是从、网络、朋友处打听来的,再买来高度白酒,自己泡制成各种药酒。黄师傅每天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挑着喝,每天必喝2次,每次必喝2两。
日前,黄师傅感觉身体,四肢发麻,以为是血脉不通,把喝药酒的量增加了一倍。可没想到一周下来,头晕眼花得厉害。
15日早上,黄师傅突然发现右半边身体不听,手抬不起来,脚也动不了,家人赶紧把他送到武汉市武昌医院。接诊的神经内科主任凃明义一查是急性脑梗死,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中风”,紧急溶栓治疗才缓过来。
62岁的陈先生清明节回乡祭祖时听老家的亲戚说有个懂中医的老乡自制了一种药酒,用蜈蚣、蛇 、蝎子等珍贵药材泡制了20年以上,对风湿性关节炎有奇效,他便花了近300元求购了一瓶。
前天晚上,陈先生拿出药酒,刚喝完一小杯,很快就心慌恶心,冷汗直冒,几近休克,家人赶紧送到武汉市第一医院急诊科洗胃。
1月18日晚,广西桂林恭城栗木镇有5人疑似食物中毒。据了解,当天栗木镇大营村袁某某的母亲过生日,于是在家弄了三桌饭菜招呼亲朋好友。其中丁某某一桌拿了主家的药酒(外敷)饮用,并与另外4人同饮。随后5人出现等症状。
晚上7时,5人被送往栗木镇医院抢救,其中丁某某于8时50分抢救无效死亡,其他人转送县医院进行抢救。
“药酒是治疗用药,身体健康的人没有必要喝。”武汉市第一医院药学部中药学博士伟解释,中药材分为醇溶性和水溶性的,像乌头附子等祛湿的药材含有毒性,泡到酒里经过醇溶后,会增加毒性物质的渗出,一不当心就会引起中毒,主要是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
如果是水溶性的植物类药材,放在酒里有效成分根本泡不出来,反而是浪费掉了。
“不少人以为,酒越陈越好,这是个误区。”武汉市中医院药学主任张义生说,酒精只是溶剂,提取药材有效成分的介质,一般一个月左右药材的有效成分就都泡出来了,药材基本也没有用了。
相反,如果泡制的时间太长,酒精挥发后抑菌作用会降低,泡太久的药材也可能霉变。有些霉变不能目测到,喝下变质的药酒会对胃肠及肝脏造成损伤。如果喝药酒后出现脸红、头晕、、心跳过速等情况,应尽快就医。
以前有种老说法,大毒即大补,很多人拿毒蛇、毒蝎子等泡酒。还有人觉得药材越多自然滋补效果最好,看到好的药材统统丢进去。
湖北省中医院药剂科严劲松主任中药师提醒,泡药酒并非药材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药材都适合泡药酒,外用药酒可使用蛇虫鼠蚁等动物性药材,但内服还是选用常见植物性药材,而矿物类中的有效成分很难泡出来。
“是药三分毒,药酒也是药。”专家提醒,自制药酒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的、安全可靠的药酒配方,有些配方并不适宜自制,特别是一些有毒性的中药。
比如:川乌、草乌、曼陀罗,此药泡制和煎煮后,对人体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有作用,生的川乌、草乌毒性极大,严禁作为中药饮片直接泡酒。
首先药酒不是万能神药,也不像老人家说的治百病,而且药酒也不是谁喝都对身体有好处,一定要依据自身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对症喝药酒。
凡服用药酒或饮用酒,要根据人的耐受力,合理、适宜,不可多饮滥服,以免引起头晕、、心悸等不良反应。
患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结肠炎和肝炎、肝硬化、消化系统溃疡、浸润性或空洞型肺结核、癫痫、心脏功能不全、高血压等患者;
老人可根据自身情况,服用少量适合自己的药酒,不宜大量服用,一般人饮用也要适量,尤其在炎热的夏季应少饮。
视个人情况来定,一般每次可饮用10-30毫升,最好不要过量的饮用,最多不要超过100毫升!
而且,药酒也不宜长年服用,通常一个疗程为3个月,喝了一个疗程之后可暂停一段时期,之后再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继续饮用。
通常在饭前或睡前服用,以使药性迅速吸收,较快地发挥治疗作用。同时药酒以温饮为佳,以便更好地发挥药性的温通补益作用。
此外,还需注意的是,切忌在吃饭时喝药酒,不仅会刺激消化道,还可能影响药效发挥。所以千万提醒大家,不要拿药酒来配饭菜了。
一般优质酒储存4~5个月为最佳(自制药酒的时间),如果继续长期储存下去,酒精浓度也会随时间而降低,当酒精含量低于20%时,不仅酒味会变淡、失去香气,药酒中的药物还会发酵、变质,药效也会受影响。
Ps:如果发现药酒出现酸臭味道,又或者酒变得浑浊,有明显的絮状物,表面出现油膜,就表示药酒可能已发生变质,不再适宜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