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养生乱象需先厘清几个疑问(图)
中医养生渐成热潮,到养生馆、美容美体馆等机构刮痧、拔罐、艾灸等成为流行的养生保健方式。“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相当多养生保健机构及从业人员不具备从事保健服务的资质,由于缺乏服务技术标准和规范,养生“养出”伤病甚至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5月26日《新华每日电讯》)
养生保健机构乱象丛生,与这个领域存在诸多疑问不无关系。因为只要有疑问,就会存在不同的解读和做法,没有行业标准,就不好界定其操作是否越界,也就不便管理。操作随意,当然会增加风险,问题频发就在所难免。而一旦出事,由于疑问没有厘清,监管也如“捣糨糊”。因此,治理养生乱象,先要回答好这些疑问。
首先需要明确,养生项目如何定性?我国民间广泛存在刮痧、拔罐、艾灸等行为,街坊邻居和亲属之间相互做一做类似的传统理疗,这没什么不妥。但正因为民间可以这么做,养生保健机构就会认为也能如此,顾客也分不清两者的区别。认识上有模糊空间,养生保健机构才有打擦边球的机会。然而,民间自疗是一回事,将之当成职业是另一回事,保健机构的养生项目理应清晰定性,将之与民间自疗相区别,并将这种区别广为宣传。
其次也要明确,从业人员需要什么资质?刮痧、拔罐、艾灸等,属于诊疗项目,即使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相应诊疗资质,也在情理之中。事实上,一些项目之所以治,原因就在于操作者缺乏医学基本知识所致。但有些项目并不具备太高的技术含量,且医学资质本就很难获得,若全部严格要求,势必影响到养生保健行业的发展。正因如此,2015年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增加了保健调理师,但保健调理师能不能从事医疗操作,养生保健机构究竟需要办理哪些证件,从业人员需要哪些资质,这些方面都应该划出清晰的界线。
此外,还还需明确,养生保健机构由谁来监管?,当前,卫计部门普遍认为,他们只管医院和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单位,对于非医疗机构的养生保健机构,他们没有执法与处罚权。工商部门主要负责资格审核、经营行为规范及消费纠纷查处,经营项目的专业性很强,他们难以监管;食药监部门主管药品,只有当这些机构出售药品时,他们才能出面管理。也就是说,养生保健机构看似谁都能管,但谁也没法管好。
只要这些疑问得不到解答,无论养生保健机构,还是顾客和监督机构,都不知如何应对,甚至不知道是否违规和怎么改正,往往只有等已经出事后,才会举报和介入处理。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疑问展开调研,并逐一作出回答,惟有为这个行业立下规矩,方能将其尽快引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