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保健品经:变身“功能性食品” 升级为“疗法”
你以为你买的是药,其实是保健食品;你以为你买的是保健食品,其实只是普通食品;你以为你买的是健康减肥等教程,其实真正卖给你的还是食品,甚至是三无产品……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保健产品近年来不断“变形”,营销手段和途径花样翻新,有的还躲进了监管盲区,对消费者更具有性。但“万变不离其”,这些升级换代后的保健产品,靠忽悠赚取暴利的本质没有任何改变。
半月谈记者从食药监部门获悉,我国确定的保健食品功能仅有20多种,有这些功能之一的食品必须取得保健品准字号,即“小蓝帽”。而如果想取得“小蓝帽”,企业必须通过药监部门的认证,生产流程比照药品生产企业的GMP标准,广告上也不允许宣传“小蓝帽”注册保健功能之外的任何功效。
可是,某些做保健品生意的人不愿意被这样的严格管理住,他们臆造出“功能性食品”这一概念,打着保健食品的擦边球,着保健食品没有的功能,有的甚至还臆造出各种养生概念,并卖出令人匪夷所思的高价。其中不少连食品批号都没有拿到,甚至干脆就是三无产品。
如某品牌猴姑饼干,把“养胃”作为一款普通食品的卖点,售价高达118元每盒,比同样分量的其他知名品牌高出近3倍,还胃病患者每天食用两到三包。
临床专家表示,对于有胃病的患者来说,如此多高油高糖的饼干,不仅无益,反而有害。2015年,一名消费者李先生因胃部不适,在看到电视和超市的广告后买了该饼干,但长期食用后发现与普通饼干无异,而且由于过度信赖该饼干,反而耽误了及时用药和就医,身体和均遭到损害。
不少功能性食品除了利用明星代言、通过广告大肆推广外,还采取精准销售策略,专门盯准老年人。
如一款胶原蛋白肽固体饮料仅仅是普通食品,在找来知名运动员作为代言人后便在广告中声称“能够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减轻抗原抗体反应,组胺、慢反应素等有害物质的,消除支气管炎性水肿、痉挛,减少吐痰、缓解哮喘,进而极大程度呼吸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在超市、公园等老年人集中的地方进行推销,销售人员甚至上门给老人做家政服务,让不少老年人信以、疯狂购买。
在进行式营销的同时,这些产品生产商其实早就想好了如何“脱壳”。半月谈记者曾追踪多个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的虚假宣传案例,可只要追到生产企业,就会相关宣传只是一个广告概念而不是实际功效的说辞。一些企业更是直接否认虚假广告和厂商有关,都是底下的分销商、经销人员私自行为。
赚食品的钱,需要细水长流,但是卖器械,往往是一锤子买卖,而且是一笔大单。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很多保健产品经销企业,近年来纷纷开始卖理疗器械,售价上万元的玉石床、数千元的红外理疗仪、按摩垫,在推销人员口中都变成了包治百病的“神器”。
如近期被揭露的华林酸碱平理疗仪,号称给人体通上电就能“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颈椎腰椎都能治”。其官网上还展示有包括按摩器、按摩油、按摩膏等一系列与“酸碱平”有关的产品,该公司的“导师”更是公然他们是“正规传销”,只要掏钱购买产品就能成为会员,拉人头发展下线年该公司的直销业绩高达75亿元。
有患者甚至因理疗器械的虚假宣传而送命。2016年中秋节,安徽六安一名糖尿病患者体检时被医生告知需要去医院做腹透,但是他因理疗店的宣传,没有去医院就诊,而是选择在理疗店做理疗,最终导致肾脏中毒昏迷,后因抢救无效死亡。家人悲痛之余想报案,却被告知由于理疗设备不属于医疗器械,因此该理疗店不算非法行医,最多仅能以虚假宣传进行行政处罚。
除了器械,耗材类的保健产品更为普遍、销量也更大。泡脚中药包、瘦瘦贴、祛湿贴等各种形形色色的保健产品通过淘宝、微商等销售火爆,但绝大多数是三无产品,许多消费者上当后投诉无门。
“针对上述现象的监管处罚目前还处于模糊地带。”天津市消协指导部主任奎告诉半月谈记者,与食品类案件相比,很多保健产品的人不认为自己上当了,甚至因为“心理作用”认为很有效果。此类案件举报少,难以锁定巨额诈骗金额,仅针对虚假宣传进行行政处罚的话,威慑力明显太弱。
除了“转型”为功能性食品、保健理疗器械,还有保健产品“升级”成“疗法”,甚至与教、中医养生嫁接升格为“”,强度更大,也更隐蔽。
如曾揭露某品牌减肥代餐食品一盒24片饼干售价高达1200元。有消费者按照其产品要求,两个月内每顿饭只吃一块饼干,少量青菜、水果,最终心脏骤停逾10分钟,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后经调查,此款代餐饼干中根本没有所谓高营养饱腹成分,也没有能够帮助消耗脂肪的成分,就是一款普通饼干。
半月谈记者近期调查获悉,该公司现已将这款饼干“升级”为所谓的“健康减脂计划”。
“其实还是卖饼干。”内部人士告诉半月谈记者,该公司通过互联网社交软件进行拉人头销售,就是利用“体脂管理师”拉。必须首先购买一定的健康减脂方案,而这套售价为2760元的方案除了包含所谓的智能健康减脂技术和体脂管理师服务外,实物就只有两包饼干。体脂管理师批量购买该套餐,每份最低为1017元,也可以推荐新加入而获取励。
比减肥饼干“变形”得更彻底的,还有一些保健“”推广机构。有的卖家在搭售高价实体商品的同时,向收取高额学费,通过某些的就可以达到强身健体、治愈多种疾病的效果。如一家机构号称宣传南怀瑾的,利用教、中医等概念大肆招收进行,机构负责人虽没有执业医师资格,却在讲课中公然自己曾经治愈过病人、癌症病人。
“先是,再是谋财,甚至危害健康,有人还为此送了命。保健产品依靠虚假宣传、赚取暴利的套不能再下去了。”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说。
网购进口保税产品并不同于一般网购产品,面对这一新生事物,网购买家们还存有一些认识盲区;同时,现实中还有一些无良商家在利益的驱动下以普通商品冒充保税产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税产品的信誉。[详细]
近日,有网友反映,在长安区妇幼保健站做孕期检查时,被医生李某轩拉进微信群,群里除了宣讲孕妇保健知识,还有自称是长安区妇幼保健站医生的申某雪推销保健品。3月18日,青年报记者从长安区妇幼保健站了解到,涉事工作人员已暂停工作配合调查。[详细]
20日,市民政局印发《市整治养老行业“保健”市场乱象,老年人权益工作方案》,重拳出击,明确了养老行业“保健”乱象的具体整治范围、内容和具体措施,以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虚假广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市场秩序行为及欺诈老人等各类违法行为。(3月21日《青年报》)[详细]
不知从何时起,于买保健品、沉醉于各类奇葩养生方法的人群不断扩大。这其中,既有有钱有闲的老年人、走哪都拎着保温杯的中年人,又有一批即将跨入不惑之年的80后。不少人是程度不一的“保健品控”。有人“控”民间古方、秘方,有人“控”虫草、石斛等破壁类保健品,还有人啥都“控”。然而“保健品控”纷纷表示:越是保健,越是不安。[详细]
2017年,四川成都市民陈杰的母亲患上脑梗,半边身体瘫痪,陈杰探望父母的次数变得频繁。他发现,父亲常从“四川五军老战士俱乐部服务有限公司”这家专门招募退伍老军人的俱乐部买来各种昂贵的保健品。经查询,这些保健品包装上的批准文号不是过期就是伪冒,部分甚至连批准文号都没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