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行业:原创力进一步增强(文化圆桌)
主持人语
随着“五一”假期旅游消费热度上涨,全国各景区的户外实景演出已陆续恢复。根据日前国务院发布的文件,可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逐渐开放影剧院等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这是行业“利好”信号。在逆境中坚守的演艺行业,拉开了复苏的序幕。
3个多月以来,因为新冠疫情防控需要,演艺行业按下暂停键。但暂停的只是演出,创作、排练、培训、宣传等艺术生产“基本功”一直在以各种安全合理的方式演练。从剧团、剧院、发行公司、票务平台到行业协会,演出生产生态链上的每个环节,从各自的特点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摸索出一些富有成效的经验。比如大量储备剧本,坚持艺术训练,深入市场调研,拓展线上业务,升级剧场服务,等等。与此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扶持鼓励政策,简化剧目审批流程,引导市场转型创新。
这段时期,人们也在深入思考行业的未来。短期而言,疫情对演艺行业造成了较大损失,但长期来看,“危”中亦有“机”。经历重新洗牌,行业可能会更加规范,资本或将回归理性,产业也许迎来升级,原创力量进一步增强,经营管理由粗放转向精细……只有看清这些趋势,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未来的演艺事业发展中占得先机。本期邀请四位演艺行业具有代表性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分享他们的思考。
西安演艺集团董事长寇雅玲——
我们从未真正停工
暂停的只有剧场演出,我们从未真正停工。
西安演艺集团旗下共有9个院团,包括杂技团、曲艺团、歌舞剧院、话剧院、儿童剧院、豫剧团、易俗社等,涵盖了多个艺术门类。疫情防控期间,这些院团一直保持着高效运转。我们集团2020年的创作计划,主要围绕两大主题,一是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秦腔《刘西有》、话剧《长安第二碗》《路遥》;二是献礼建党100周年,有秦腔《陕北往事》《党的女儿》、话剧《红箭 红箭》《鲁艺之光》、儿童剧《火印》、豫剧《永不磨灭的勋章》等。如今,原计划的剧目一部没少,还增加了多部“战疫”主题作品,包括儿童剧《风筝》、曲艺情景剧《凡人正事》、小品《背影》、话剧《樱花再开时》、秦腔《青春逆行》、音乐剧《天盾》等等。许多剧目已经排练完毕,随时可以上演。
演出暂停固然造成了损失,但通过合理安排时间,损失也能减小。可以趁机创排更多新戏,这是最重要的。此前,因为有较多巡演任务,各剧团常常人员不齐、时间不够,新戏的排练进度较慢。如今正好集中排练,提前完成下半年的任务量,增加剧目储备,演出一恢复就可以闪亮登场。
以前集团演员的收入主要靠绩效工资,分为排练绩效和演出绩效。演出暂停后,我们调整了发放方式,努力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对于那些恰好没有可排练剧目的演员,也给予了一定补贴,留住人才。我们还计划,一旦剧场可以开门,就尽量增加演出场次,哪怕观众少一点,甚至无法收回成本也没关系。集团可以没有盈利,但要保障演员的收入,何况这也是剧团“练兵”的机会。
有了这些举措,各剧团都铆足了劲儿,互相“比拼”谁出的新作多,谁排练的进度快,大家的热情和投入都超出预期。
目前,集团的运营一半靠票房,一半靠各级财政的艺术基金支持。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钱袋子,也会影响艺术基金的数额,唯有真正的优秀剧目,才能够赢得足够的关注,获得更好的票房、更多的政策性扶持和奖励。竞争无疑将更加激烈,但我们仍然充满信心。西安演艺集团最初是以西安的5家国有院团为班底组建,后来整合了更多演艺团队。因此,我们的定位和追求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那就是“双效合一”,创作既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又能受市场欢迎的作品。近几年来,已经有《麻醉师》《柳青》两部话剧获得文华大奖,其中《麻醉师》还获得“五个一”工程奖,还有一些作品获得了省级奖项。创作精品早已成为集团的企业文化,成为所有演职人员的自觉追求。无论疫情带来多大的困难,这一点都不会改变。
演出或许即将恢复,挑战或许即将到来,我们已做好准备,蓄势待发!
浙江缙云碧林婺剧团团长黄碧林——
民营院团呼吁良性竞争
我们团成立于1989年,算是民营婺剧团里的“老字号”了。这是从我父亲手里传下来的剧团,以前随我父亲的名字命名。我接手以后,一直在努力让剧团发展壮大,如今已有演职员近60名,保留剧目100多部。我们扎根基层,植根农村,每年演出600多场,其中100场左右来自政府采购,其他都是商业演出。每年从正月到3月演出最多,能占一年总营业额的65%以上。
今年2月起,我们一直在为恢复演出做准备。我与几家兄弟院团的团长协商,计划依法成立一个联盟。新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大家抱团取暖。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民营院团抵御风险的能力太弱,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就会面临生存困境。婺剧主要分布在缙云县、东阳市和衢州市一带,目前比较活跃的民营婺剧团有40家左右,已有32家剧团表示愿意加入。另外,近年来演出市场存在一些恶性竞争现象。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演员被挖走,导致各剧团不敢也不愿在演员培训上投资。个别剧团因为过度压低演出报价,导致亏损、拖欠工资等乱象。成立联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行业规范化,加强民营剧团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引导民营剧团通过提升演出品质和服务内容进行良性竞争,让民间艺术的魅力惠及更多人。
无论民营院团还是国有院团,抓创作都是根本。最近,我们团重排了4部老戏,从其他剧种移植了3部剧,还有两部新剧目也正在创作中。
缺乏优秀剧目一直是制约民营剧团发展的瓶颈。就拿我们团来说,由于回头客较多,剧目必须不断更新,目前平均每年要添10部左右的新戏,有的是原创,大部分还是移植改编。在这方面,我们特别希望能够获得国有专业院团的更多帮助,比如允许民营院团免费搬演一些优秀剧目,或是提供这类剧本。一部剧作要成为经典,前提之一就是要多演、多传播,民营院团在演出时,会注明原作的出处,在保护对方知识产权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国有院团和优秀剧目的宣传,实现双赢。
同时,我也希望有关主管部门和业务指导单位能够加大对民营剧团人才的培训力度,并扩大培养范围,如增加编导、舞美、作曲、管理等培训项目。现在民营院团严重缺乏这类人才,剧团想要出新戏,往往只能依赖外聘,不仅成本高,剧目也常常与剧团的能力、情况不匹配。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加大对创作能力的培训。我们的优势是了解观众需求,知道老百姓想看什么、爱看什么,但想要把这一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必须补齐创作能力的短板。我们团的两位副团长同时兼任编剧,对此深有体会。
创作与人才是剧团的立身之本。相信通过这两方面的努力,不仅在当下能够帮助民营院团尽快恢复生机,也有助于民营院团的长期发展。
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姚睿——
保障剧院运营安全
目前,保利集团在22个省份、62座城市经营管理剧院71家,我们一直在为剧院重新开放做准备。
2月份以来,我们推出云剧场、艺术云课堂等会员服务,几乎覆盖所有艺术门类,并且对非会员免费开放。这其中不少视频都获得了剧团独家授权。我们还购买了500个小时以上的国外经典剧目视频,包括《悲惨世界》《简爱》《胡桃夹子》等。这些演出有公益性质,能帮助剧院维持热度、培养观众。另外,我们利用这段时间对员工进行线上培训,以便在将来提供更好的服务。
演出恢复初期,如何提高观众的安全感?如何合理排期,尽可能地避免演出扎堆?剧场肯定会成为紧缺资源,如何选择合适的项目?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目前已有了一些方案。
其一,除了场地道具消毒、体温监测这些常规举措,或许还会实行实名制入场。我们已经完成了所有设备的检测维修,确保一旦演出恢复,场地可以立刻投入使用。其二,初期优先选择本地的演出团队,避免人员大规模流动。其三,先举办针对特定团体的公益性演出,选择鼓舞士气的、正能量的剧目,履行国企的社会责任。由于特定团体人员彼此熟悉,一旦发生意外也方便追踪信息。等观众对剧院的信心彻底恢复,再考虑商业演出。
当然,根本的原则仍是选择优质剧目、经典剧目。我的判断是,剧院开放后,演出消费可能会有一个小高峰。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多样,人们是否选择剧场,关键还是在于剧目本身是否有足够吸引力。目前,国内院团大部分选择了延期,为避免扎堆演出,一些院团已延到明年下半年。即便如此,不难预见,今年下半年到明年的文艺市场仍会相对饱和。届时,剧院更需要优质演出资源来提高竞争力。
除了剧场管理运营,保利集团也有自己的项目制作平台。这段时间,我们立项或参投的原创剧目一直在进行,如音乐舞蹈史诗《黄河》、民族舞剧《大宅门》。希望未来每年的1万多场演出中,自制剧目能达到20%。这是我们正在努力的目标。
中演院线执行董事张利——
长期向好趋势不会变
观众回归剧院,意味着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根据经验,预计剧院重新开业后,还需要几个月的调适期,必须用更多优质的演出和活动来吸引观众。中演院线旗下各家剧院已经重新调整了全年的演出规划,尽量把一些优质项目放在下半年或者明年。我们已经签约了一些精品剧目,如国内很火的音乐剧《变身怪医》《白夜行》中文版,获得“五个一”工程、文华大奖和荷花奖等奖项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昭君》《花木兰》《醒狮》、歌剧《沂蒙山》。不出意外的话,它们都会在下半年与观众见面。
此前,国内演艺行业正处在上升期,每年剧场数量保持着5%的增长速度,剧场总量已超过2400个。疫情对行业造成了很大冲击,但我相信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经营压力可能迫使行业洗牌,淘汰掉那些小作坊型企业、投机型企业,促使资本回归理性,客观上有利于行业的自我净化。剧院建设停工、剧场停业,也能够给现在的剧场热降降温,让经营管理者更加冷静,深入思考,尽快摆脱粗放落后的运营方式。
演艺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正在加快。人们普遍认为,演出行业不太适合线上,观众仍喜欢去剧场看演出。这既是出于对仪式感的需求,也是因为目前的技术条件还不能给观众“身临其境”之感。如今不得不做出尝试,效果还不错,一部分观众已经开始适应并认可。我们旗下不少剧院都在建设智慧剧院,相信随着5G技术的普及,演艺和互联网的融合会越来越深入。
中国演艺的原创能力将逐渐变强,原创IP数量将会增多。过去,演艺市场上很多项目来自国外,票房收入里,国外引进剧目占比不小。目前,国外演出团队暂时无法进入国内市场,造成了一定的缺口,这会让整个行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现状。我们的经典IP还比较少,票房号召力还不够,国内演出团队当抓住这个契机,拿出更多优秀作品,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演艺界的复工复产不应只追求表面的恢复演出,还要善于把握困境中潜藏的机遇,开创行业新格局。
(栏目文章由周飞亚、任姗姗采访整理)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0年05月14日 20 版)
- 标签:上海儿童英语口语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