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性爱行为  一夜情

歌剧电影: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呈现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4-0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国际歌剧电影展日前在深圳落幕,《唐璜》、《卡门》、《阿依达》、《托斯卡》和《茶花女》等经典歌剧,以电影的方式呈现,令深圳观众大饱眼福。

  国际歌剧电影展日前在深圳落幕,《唐璜》、《卡门》、《阿依达》、《托斯卡》和《茶花女》等经典歌剧,以电影的方式呈现,令深圳观众大饱眼福。

  经典的文本、历史悠久的品牌与影像这一现代方式的结合,赋予了歌剧电影特殊的魅力,也让这一新的艺术形式成为专家、学者以及广大歌剧、电影爱好者热议的话题。

  本届国际歌剧电影展上,笔者先后观赏了《唐璜》、《阿依达》和《茶花女》这三部英国皇家歌剧院推送的经典院藏保留剧目,片长均在120分钟以上,最长的《唐璜》竟达186分钟。

  将歌剧搬到银幕上,或者说是歌剧的银幕化,至少它可以让观众实现了一个愿望,能够看到这种贵族化的演出。如果到现场去看,就有点奢侈了。何况一下子看三场。

  由繁到简,是人类进步发展的一个过程,从建筑到音乐概莫能外。按当下传媒理论来讲:简单就是硬道理。以后看歌剧无需到剧场,还要穿正装什么的,天热出汗了还不能服。可以下载到手机上,随时随地满足观赏愿望。何乐而不为?

  然而,面对这种简单方便,笔者不免有些忧心:歌剧毕竟是一种高品位的品赏形式,要靠现场仪式般的氛围满足某种心理需求,假如都这般简便,门槛降得如此之低,那么,其高雅或优雅氛围如何体验?那种仪式感如果不在剧场或包厢里,就像火锅文化一旦炭被电源所取代,那么,食用的心理感受就会大不相同,至少要缺失一些传统的美好的感受吧。何况,这种得来容易的视觉快餐,也已远离了高雅的观赏与效果了。

  三部歌剧取材不同,历史背景迥异,却不约而同地表现了同一个主题:爱情。早些年看过拜伦的代表性长诗《唐璜》,此后听过莫扎特的《唐璜》序曲,还有罗西尼的《塞尔维亚的理发师》和《威廉·退尔》的序曲等,这些都是交响乐团作为暖场用的常备曲目。

  莫扎特的《唐璜》是刻画了中世纪西班牙的一个拈花惹草、胆大妄为的“”,既,又勇敢机智,他了女子的父亲,开场有点悬疑小说似的营造。这位是“不作死不会死”,继续勾引良家村女,美好姻缘。善良人们对他为力,最终靠鬼魂惩罚,将其拖入。莫扎特把序曲同歌剧直接联系在一起,这是本剧的一大欣赏特色。

  担纲本场指挥的是尼古拉-柳索蒂。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只是听说他在2012年曾与霍洛斯托夫斯基联袂指挥过《图兰朵》的演出。两年前我曾听过深交在国家大剧院的《图兰朵》,可指挥不是这位柳索蒂。屏幕上出现的皇家剧场很气派,乐池中隐现的乐队也颇具现场感。掌声更是制造现场效果的重要因素。指挥的第一个动作很富夸张色彩,但乐队顿时有了提神作用。序曲是用奏鸣曲的形式写成,主题充满生命力和火热的情绪,是乐观和愉快的音乐形象。演员表演与唱功均很出色,故事也颇具悬念,因此,三个多小时下来感觉不到累。

  影片拍摄时,导演是用了心思的,开篇为了接近当代观众,镜头给了现实生活中的人,让他们评价主要人物乔万尼这个“好色”。有的说他好,有的恨他恨得要命,甚至要杀了他!夸他好的大多是女人,骂他恨他的大多是男人。正是托出了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人物,构成了歌剧的华丽:尤其的女子那撕心裂肺的唱段。窃以为但凡能够出撕心裂肺效果的花腔女高音,都是好歌剧,好演员,也都会带来好效果的。这部长演不衰,常演常新,总能触动现代人的爱情区的故事,颇具现代性,因为现代爱情女性的唐璜们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了。相对而言,上当的女人也就越来越多,那么,观众也就会越来越多吧。这就是意大利歌剧在当下中国市场的份额。

  相比之下,讲述古老埃及故事的《阿依达》却不那么走俏。拉达梅斯为了爱情放弃了国家,爱美人不要江山这种套,对现代崇尚一夜情的年轻人,又有多少吸引力?不遭吐槽已经不错了吧。何况墓穴中的如同梁山伯与祝英台式的双双殉情,也不够感人。已无梁祝,何论阿依达?中国演员和慧虽然颜值不高但声音还不错,她是少有的可以站到外国演员行列中的中国主演。

  对我来说,最具期望值的是《茶花女》,却放在了最后一场。其实已经有些累了,如果不是《茶花女》换个别的,我可能不下来。

  《茶花女》是我二十郎当岁时,费尽周折才弄到手的“黄书”,代价是用一袋子面粉换来的七天阅读。那个时代允许读的书只有《冲锋在前》《江畔朝阳》《大道》等几本,而《茶花女》完全给予我一个全新的精彩世界。我一直以为这是小仲马的亲身体验的故事。他是醮着血肉写出来的文字,也看得我们血脉贲张。一个居然在作家的笔下有着那么可爱那么高贵的品性。我喜欢《茶花女》这部小说的原因还在于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一个姑娘来到巴黎,走进名利场成了交际花,改名为玛丽·杜普莱西。她爱好文学音乐,谈吐不凡,多少达官贵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一个叫做阿芒的年轻男子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她,却因门第问题遭到了阿芒父亲的,成了悲剧。

  当小说在巴黎引起轰动之时,意大利的著名音乐家威尔第地从这部小说中获得了灵感,他激动地要把这个故事搬上歌剧舞台。据载,他是请了他的好友皮阿威改编写出《茶花女》歌剧演出脚本,随后,威尔第满腔热情地投入了音乐创作。1853年3月6日歌剧《茶花女》在威尼斯著名剧院菲尼斯剧场首次公演。

  不知道这次搬上银幕的《茶花女》是否与当年威尼斯剧院的首演的版本有了多大的改动,但我相信肯定有了多次修改。甚至我还相信导演为了赢得中国观众,此番又做了修改。

  其实,一个好的故事,无论在哪个时代,无论用哪种体裁,无论小说还是话剧抑或歌剧,都能成为佳作的。我不否认此《茶花女》为我们带来的视觉与听觉的巨大艺术感染力,但是,我却总感觉剧情改得有些不妥。

  也许是我的孤陋寡闻,总感觉情节严重偏离了小仲马的原著。也可以说是原作当年严重地影响了我对改编的接受度。阿尔弗来德的父亲抢戏太多,不可信也太多余了,而阿尔弗莱德的赌场发飙,简直有点太狗血了。保持剧情或人物“分寸感”十分重要,这既是对于原作者的尊重也是对歌剧这种传统“高雅”形式的尊重。尤其结尾搞得茶花女很高大上,死得也很饱满,就好像专为中国市场的脑残粉丝所取悦似的。

  但是,不论怎么挑剔故事情节,其主演茶花女安吉拉·乔治乌还是要大赞特赞的。她特别入戏,特别精彩,句句入心入骨,让人不得不钦佩伟大的歌剧力量,即使故事改得再离谱,再难接受,只要有这样的好嗓子,就一定会有人看,有人买账,有人为之落泪。只不过我所忧虑的是面对当下不再相信有爱情的年轻人,他们还会有兴趣走进歌剧故事里的传说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