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艾滋病还需推开“三重门”
“十二五”期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发现率增加了68.1%,病死率降低了57%。艾滋病防治工作基本实现既定目标,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但是,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社交新的流行增加了防艾难度。遏制艾滋病,还需推开防控、检测和科研“三重门”。
“十二五”期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发现率增加了68.1%,病死率降低了57%。艾滋病防治工作基本实现既定目标,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但是,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社交新的流行增加了防艾难度。遏制艾滋病,还需推开防控、检测和科研“三重门”。
中国疾控中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分析,从生理角度看,性行为是人类基本生理需求,私密性和隐蔽性强;从社会角度看,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一夜情”“易”等现象增多。而互联网等社交新媒介的广泛使用,增加了易感染艾滋病行为的便捷性、隐蔽性;新型毒品,“毒”“性”交织,加剧了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这些社会因素加大了防控工作难度。
此外,受多种文化影响,一些人的性观念发生改变,婚前性行为、多性伴等现象增多。加之青少年性教育落后,外来务工人员和老年人群业余文化生活单调,不使用安全套等不安全性行为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部分人群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专家,切实提高宣传教育针对性,增强全民艾滋病防治意识。 “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开展艾滋病疫情信息交流与警示、感染风险评估、在线咨询等活动,增强全民艾滋病防治意识。”吴尊友说。
记者从权威部门获悉,到2020年,我国将力争实现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和病人比例达到90%以上。向这一目标迈进,必须织密检测筛查之网。
——提高检测可及性。相关检测机构要创新服务方式,通过网络预约等手段,方便有意愿人群接受检测服务。探索通过药店、网络销售检测试剂等方式开展艾滋病检测。
——落实预防母婴工作全覆盖。以妇幼健康服务网络为平台,重点提高经济发展落后、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开展预防母婴的服务能力,在预防母婴工作覆盖全国的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
——落实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工作全覆盖。、卫生计生等部门要经常性打击非法采供血液血浆和组织“卖血”活动,检验检疫部门要加强对入出境人体组织、血液、血液制品和生物制品的检疫。
——全面落实救治救助政策。全力推进抗病毒治疗工作,推动将所有符合治疗标准、自愿接受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纳入治疗范畴。
“十二五”以来,我国推进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涌现出一批科研,为艾滋病的科学防治奠定基础。
吴尊友介绍,通过“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等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我国已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艾滋病诊断试剂将窗口期从3周缩短到2周以内,全自动高通量核酸血筛检测体系将检测窗口缩短到11天,淋巴细胞计数试剂打破了高端诊断试剂由国外垄断的局面;我国也在进一步加强抗艾药物的自主研发能力,创制了新一代艾滋病疫苗载体。
专家指出,下一步推进的重点是,开展艾滋病疫苗、新型诊断试剂及耐药检测技术、母婴阻断技术及易感染艾滋病行为人群感染预防控制策略、创新药物及二线药物仿制、临床及医结合治疗方案优化等研究。专家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工作中的作用,研究形成医综合治疗方案。(据11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