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性爱行为  性幻想

你能否原谅自己脑海中闪过的“念头”?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6-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当然还有很多,这些场景可能偶尔出现,也可能常有,有时转瞬即逝,有时品味良久,甚至不愿从想象中走出来。

  等你回到现实往往哑然一笑,无奈地摇摇头,或者暗自窃喜、自嘲自己的天真,然后该干嘛干嘛。

  根本不需要行动就可以得到一切想要的,况且很多已经变成了现实,就像李白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的后代可以登上那轮明月。

  以上这些幻想是美好的,有时也会拿出来和亲密之人分享,网络游戏之所以盛行就是满足了这些幻想,让人在想象中入地,无所不能。

  谁也不愿刻意去幻想,它们只在特定场合、特定时间一闪而过,你完全不需要理由就把它们PK掉。

  我若了孩子怎么办?有的妈妈会有她小BABY的“念头”;我若把伴侣、父母、姊妹了会怎样?特别是有激烈冲突之后。

  孩子、父母、伴侣生病了,你发现自己并不真的关心他们,而是“应该”照料他们,甚至还会嫌麻烦,觉得打扰到了你。

  还有的时候会幻想自然灾害和飞来横祸,比如你乘坐的航班失事、突然地震、楼房倒塌等等。

  人都会有各类性幻想,幻想和喜欢的明星倒不令人难以接受,不能的是在你、和伴侣时幻想着其他人。

  更让整个人类视为禁忌和原罪的则是“”,以至于“幻想”都是不可的大罪。

  即使偶尔闪过哪怕一丝这样的念头,性幻想对象居然是父母、兄弟姐妹甚至是子女的时候,你会毫无疑问地即刻陷入感。

  或许,你从未有过以上任何关于、死亡、性的念头,但我并不认为你没做过类似的梦,或者已经忘记了梦的内容。

  若有过,随即而来的就是巨大的感,即羞愧+内疚,很深的感,以及无法的感。

  它们就像某种把你整个人完全吓坏,生怕念头会真的实现,那样你就是也无法。

  还有一种“转移”的方式,类似于“占卜”,就像硬币的正,或者猜中某一个结果,或读出吉利的数字。

  然后那样你就会认为“避免”了、“扭转”了,专业术语叫“抵消”的防御机制。

  偶尔乍现的“”念头并不是你想的那样,它们只是某种提示,且具有积极意义。

  弗洛伊德以为“梦与幻想是愿望的达成”,荣格也认为“它们有某种警示作用”。

  我有个女性来访做过这样一个梦:“歹徒劫持了她和妹妹,但她逃脱了,看见歹徒拿着没有上膛的朝妹妹开了一枪”。

  梦是潜意识的幻想,它要比幻想更容易让人接受,若母亲死了,你惊吓之余会给妈妈打电话,并不会有很深的。

  经过分析很容易看出“竞争”的事实,而且在争夺父母之爱的斗争中,我的来访处于了下风。

  但这怎么可能呢?我怎么那么呢?于是把这个念头编织到梦里,借助他人之手,而且还是一把没有子弹的枪,完成了这个。

  她作为梦的导演,经过三重伪装的表达,自己的感就很模糊了,还曲折满足了“愿望”。

  所有亲人、爱人的念头、对他们的担忧、性的幻想甚至,都在说明一点:

  你们的关系让你产生了某些不舒服的感受,而情感强烈又不能表达,或找不到表达的途径,被压抑了。

  比如,你有孩子或怕他出意外的念头,可能是因为你与孩子的关系浓度太高了。

  孩子出问题你会认为自己有责任。嫌麻烦又受到,责备自己是个不够好的妈妈,刻意忽略自己的感受。

  但你的确很消耗很辛苦啊,你不是不该如此,而是要看到自己的不如意和需要,你也需要被的,对吧?

  所以,这个念头满足的是你委屈和消耗的,提示的是需要和孩子适当分离,不要过于紧密。

  早年父母忽略你,看不见你的感受,对此你很和自卑,这些感受并没完全,就会担心孩子也和你早年一样,所以想各种掌控。

  父母或有性的幻想,可能在提示他们太控制,或太溺爱你了。这些吞没性体验会让你窒息,所以你想让他们消失掉,但又担心自己无法承受未知,于是陷入冲突,既想摆脱又想依赖。

  担心伴侣出车祸,除提示曾有过“分离焦虑”“被抛弃”体验之外,也在提示你反思和伴侣的关系是否太过疏远。

  事实上,“念头”类似于某种思维,通过在脑海中闪回增加“掌控感”,因为有些关系感受简直“太不可控了”。

  影片中,某个主人公会看到不久的将来发生的,亲朋好友会以各种诡异的方式相继死去。

  回到现实,主人公会用尽一切办法避免发生,所有方法无不尽其用,以此和死神对抗。

  通过想象来制造恐惧,之后消除恐惧,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可控为可控,以此达到心安的目的。

  这感觉就像你做了一个噩梦,醒后惊恐之余也有侥幸心理,长舒一口气:原来这是一场梦啊!从而释然。

  这种“恐惧感”本身是曾经熟悉的,包含了很复杂的体验,诸如内疚、惩罚、补偿等等。

  而整个过程也是你自导自演、掌控,道具不是梦,而是“念头”,最终同样感受到了劫后余生般的体验。

  因为,一个人只有先有某种体验,才有可能控制这种体验。人不可能和看不见的情绪斗争。

  如果这种体验曾有过不可控的教训,那么则更易如此,各种掌控,不至于重蹈覆辙。

  假设你小时候父母常常争吵,根本你的存在,你就会十分害怕。但那时又必须指望他们,根本无法控制父母是否争吵、何时争吵,你能做的,只有承受。

  尽管和当年一样,但我却已不再像当年那样无助、被动、软弱,终于成功了!

  所以,你若明白了我的解读,知道所有念头的“反转”和“掌控”作用,就大可放心,不用过于焦虑。

  对这些念头,就算做不到欣然接受,也无需,至少不会再给自己各种。

  要明白,只有内心太多压抑和不允许,才会通过和念头表达,所以你需要做的,只是透过它们来探索内心、反思关系。

  作者简介:冰千里,动力取向心理咨询师,一个温暖又孤独的老男人,研究亲密关系、心灵书写,接受网络咨询,号:冰千里(Ibingqianli520)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