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性爱行为  性高潮

汉字激光照排之父王选:科学家的“进”与“退”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7-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王选的进与退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宋春丹

  发于2019.7.15总第907期《中国新闻周刊》

  2018年12月18日,北大计算机研究所教授、方正集团技术奠基人王选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获评“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者”。

  作为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技术的创始人、方正的“精神领袖”,王选曾以《后汉书》与大家共勉:“察身而不敢诬,奉法令不容私,尽心力不敢矜,遭患难不避死,见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不以亡能居尊显之位,自行若此,可为方正之士矣。”

  这段话,也可以说是王选的进退之据。

  弯道超车

  1976年夏,北大“小助教”王选力排众议,提出要跳过日本流行的光学机械式第二代照排系统,跳过美国流行的阴极射线管式第三代照排系统,研究国外还没有商品化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

  汉字精密照排是1974年8月设立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简称“748工程”)的三个子项目之一。北京市出版办公室下发的盖着三个大红印章的文件明确写道:“748工程”采用二代机方案,由北京大学承担研制任务。

  尽管有红头文件,王选仍坚持自己的四代机方案。因为他查外文资料时发现,二代机早就没有前途了。

  他多年养成的科研习惯是,做一个项目之初,首先要了解清楚国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他去中国科技情报所查资料,那些外文期刊的借阅卡多是空白的,他的名字常常是第一个。

  这时候,他“收听敌台”练就的外语快速反应能力发挥了作用。60年代初,他在查阅国外文献时常感到,每个单词都认识,每个语法都懂,就是看不快,于是从1962年开始听Radio Peking。不过瘾,又去听国外的电台,VOA受干扰听不到,就听BBC,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事情被揭发出来,“收听敌台”成了他的罪状之一,还让他进了学习班。

  人们嘲笑他的异想天开。“你想搞第四代,我还想搞第八代呢!”还有人怀疑,他在“玩弄骗人的数学游戏”。

  他找到赏识他的“748工程”办公室主任、电子工业部计算机工业管理局局长郭平欣,据理力争:“搞应用研究必须要有高起点,着眼系统成熟时未来的国际技术发展,否则,研发出来的成果已是落后的。我们不能跟在国外先进技术后面东施效颦,费力不讨好!”郭平欣说:“你的想法我非常赞同。我没有看错人,可以搞!”

  四代机方案最终获得立项,北京大学成立了“748工程”会战组(北大计算机研究所的前身),由王选负责整个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研制工作。

  后来王选看到钱学森对1956年回国之初建议中国先搞导弹、再研制飞机的解释,颇有心有戚戚焉之感。钱学森说,搞导弹容易搞飞机难。因为飞机是载人的,涉及安全性材料等问题,中国基础工业薄弱,一下子上不去;而导弹是一次性消耗,制导是依靠算法的,中国人聪明,完全有能力想出好的算法。

  无独有偶。2001年,中国工程院评选“20世纪我国重大工程技术成就”,王选挂帅的“汉字信息处理与印刷革命”以一票之差位居“两弹一星”之后,排名第二。

  决战市场

  尽管王选的跨越式路径选择获得了支持,但如果他没有做出与跨国公司决战市场的第二个关键决定,“汉字信息处理技术”可能只是鉴定会上一句“国际先进水平”的评语,而不可能成为一场“印刷革命”。

  就在原理性样机研制的紧要时刻,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国门打开。“狼”来了。

  1979年,世界上最先发明第四代激光照排机的英国蒙纳(Monotype)公司在上海、北京展出英国制造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准备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出版印刷界大多倾向于引进这一系统。

  1980年2月,时任国家进出口管委会副主任的江泽民给几位国务院副总理写了一封四页的亲笔信,反对引进,主张支持北大等单位研制完成先进的系统。主管科技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也大力支持,批示说:“这是可喜的成就,印刷术从火与铅的时代过渡到计算机与激光的时代。”邓小平也批示,“应加支持”。

  由于领导人的支持和Monotype系统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完善,第一次引进风潮暂时平息。

  不久,王选主持研制的原理性样机通过国家鉴定。王选后来曾说,原理性样机的研制是他一生中难度最大、挑战最多和最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有些设计算得上“首创”。可惜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这项工程,用的却是相当于国际上60年代初期水平的国产硬件。因此后来硬件条件一旦改善,一些“首创”性设计就失去了意义。但你不可能让历史倒流,让中国的国门早10年对世界打开。

  王选决定“见好就收”,不致力于原理性样机的实用和生产,而是集中精力研制基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真正实用的Ⅱ型机。

  1983年夏,Ⅱ型系统研制成功,但很快就在第二次引进高潮中遭到重创。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不但符合当时大势,相关人员还可以出国考察、接受培训,国内出版印刷企业一时间趋之若鹜。在人民日报社组织的是否引进外国系统的专家论证会上,除新华社外,绝大多数参会者都赞成引进。

  与第一次风波的1979年相比,1984年的改革开放已前进了一大步,有关部门更少干预地方和各部门的引进工作,市场成为主导性的力量。

  不利的消息接连传来:一家国家级大报社最终决定购买美国HTS公司的照排设备,6家大报社购买了美、英、日等国生产的5种不同牌子的照排系统,几十家出版社、印刷厂购买了蒙纳系统和若干台日本第三代照排机……

  1984年的一天,王选向刚上任的校长丁石孙提议,北大应该成立自己的开发公司。在丁石孙的支持下,1985年春天,北京大学发文成立科技开发公司(1986年正式注册为“北京理科新技术公司”,后更名为北大方正)。

  王选相信,应用技术成果一定要在市场上接受考验。他曾说,自己能够作出贡献,可能跟比较能“看破红尘”有关。鉴定会常常是“皆大欢喜”,只有市场的认可才是实打实的。而且他一直有一种“负债心理”,因为这一技术还未形成产业,国家投资尚未收回。他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有种“逆潮流而上”的感觉,这个决战市场的过程是九死一生的,松一口气就会彻底完蛋。

  另一位破釜沉舟者,是经济日报社印刷厂厂长夏天俊。他做过多年记者,思维活跃,在反复考察各种照排系统后得出结论:尽管国外的照排比铅排跨越了一大步,是个质的飞跃,但国内王选研制的照排系统却已经跨了两大步了。他决定配合王选上激光照排。做出这个决定,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已经被“逼上梁山”了。

  1987年5月22日,《经济日报》的四个版面全部开始采用北大的华光Ⅲ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近十天中,系统的软硬件问题层出不穷。王选手忙脚乱,胆战心惊。一天他值了一夜班回家,同为项目合作者的妻子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