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性爱文化  性文化节

兰州艺人四十载雕刻葫芦 每一步认真精细“图文并茂”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5-2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新网兰州5月27日电 (杨娜 高莹)昼长夜短的夏日深受兰州艺人陈兵的喜爱,光线好的情况下,她伏案雕刻葫芦的时间亦随之增多。年过五旬,拿起刻刀开始雕刻葫芦,陈兵的专注力不减当年。

图为陈兵雕刻的葫芦作品。 杨娜 摄图为陈兵雕刻的葫芦作品。 杨娜 摄

  家中的餐桌亦是她的工作台,桌案上摆着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葫芦。陈兵是陈氏雕刻葫芦的第二代传承人,受父亲影响,她从小生活在与书法、绘画、手工技艺相伴的环境中。

  “吉祥葫芦牛肉面,羊皮筏子赛军舰”,葫芦音同“福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被视作吉祥物,雕刻葫芦和兰州牛肉面、羊皮筏子并称兰州三宝,是独具特色的民间技艺。陈兵说,擅长在葫芦上表现长线条,上下口图案严格雕刻是父亲创立的陈氏刻葫芦的独特之处。

  区别于大多数雕刻艺人用传统黑白色雕刻,陈兵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使用工笔画的形式利用套色的技术,将更丰富的色彩展现在寸许的葫芦之上。擅长雕刻敦煌壁画、敦煌飞天的陈兵,一把刻刀上下翻飞之后,飞天形象裙裾飞扬、神态逼真。

  图文并茂是陈氏刻葫芦的另一个特色。陈兵拿起自己十余年前雕刻的一件作品介绍说,长二十几公分的葫芦上,她总共雕刻了敦煌礼佛图的52个人物以及一毫米大小的七千余字金刚经及大悲咒等文字,历时一年左右。

  因为这件作品,陈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四十余年的经验让陈兵现在拿起一个葫芦,需要雕刻的形象已经在脑海中形成。而这种经验的炼成,却是在父亲严格的教导下日复一日努力的成果。

图为陈兵雕刻的《八十七神仙卷》。 杨娜 摄图为陈兵雕刻的《八十七神仙卷》。 杨娜 摄

  十六岁跟随父亲来到敦煌莫高窟,陈兵花费二十余日临摹了大量的敦煌飞天形象,这次经历亦为她开创自己的雕刻特色奠定了基础。陈兵喜爱雕刻优美的飞天形象,一条飘带,手指的一个动作,陈兵都会仔细研究,力求惟妙惟肖。

  回忆起自己曾经在父亲的要求下,仅一个人物手部绘画,便画了一年的经历,陈兵坦言,正是父亲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让她学习到,不论书法、绘画、刻葫芦,任何一件事情要想做好,就必须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雕刻葫芦的过程每一步,陈兵都做到认真精细。从田间地头收购来的葫芦,要经过清洗、刮表皮污渍、晾干、抛光等一系列复杂的处理,才能真正进入到雕刻的环节。在陈兵看来,每一个葫芦都有其独特之处,善于利用这种独特,往往会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图为陈兵在一个长二十余公分的葫芦上雕刻《敦煌礼佛图》的五十二个人物以及七千余个文字。 杨娜 摄图为陈兵在一个长二十余公分的葫芦上雕刻《敦煌礼佛图》的五十二个人物以及七千余个文字。 杨娜 摄

  年过五旬,陈兵觉得自己的双眼一旦开始紧盯刻刀,雕刻葫芦的过程中,两眼竟会变得比平时更加明亮。“长时间不刻葫芦,我觉得自己的眼睛就花了,坐在桌前刻一会儿,它竟然又亮起来了。”

  从小耳濡目染到开创自己独特的风格,陈兵希望用后半生的时间雕刻出更多的精品。开始进入校园代课,陈兵用自己四十年的经历向下一代讲述家乡的文化特色。等到儿子结束高考进入大学,陈兵计划筹办自己的刻葫芦展览,这是她最大的心愿。(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