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性爱文化  男欢女爱

北雁南飞有巡护(美丽中国)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1-0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江苏东台条子泥湿地,勺嘴鹬正在觅食。
  孙华金摄(人民视觉)

  江苏东台条子泥湿地,反嘴鹬聚集海滨。
  孙家录摄(人民视觉)

  浙江衢州乌溪江,中华秋沙鸭在嬉戏。
  徐贤良摄(影像中国)

  天津北大港湿地候鸟成群。
  本报记者 扎 西摄

  核心阅读

  秋风起,黄叶落,又到候鸟南飞时节。我国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中亚—印度、西亚—东非三条全球候鸟迁徙路线交汇处,与多个国家间存在候鸟迁徙联系。每年的迁徙季节,大量候鸟途经我国,不少会在山东、江苏、江西、福建、云南等地越冬。

  为保障候鸟平安迁徙、越冬,各地采取了多种“护航”措施。

  

  深秋时节,山东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鹅湖边,大天鹅已经陆续飞抵荣成越冬。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2400余只。

  据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主任陆军介绍,我国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中亚—印度、西亚—东非三条全球候鸟迁徙路线的交汇处,是世界上鸟类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现有鸟类1445种,其中具有迁徙习性的鸟类750多种。为保障候鸟平安迁徙和越冬,许多地方已经行动起来。

  秋季迁徙开始,有关部门部署保护工作

  在云南昆明,滇池近期也迎来了不少来此越冬的红嘴鸥。在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天气较暖、风小,与去年相比,今年鹤类及雁鸭类南迁较晚,9月下旬才开始集结,10月上中旬陆续南迁,10月下旬迁徙数量达到高峰值,截至目前已基本迁完。

  陆军介绍,鸟类环志回收数据证实,我国与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的25个国家间存在候鸟迁徙联系。每年迁徙季节都会有大量候鸟途经我国,仅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的鸻鹬类就超过5000万只。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开展秋冬季候鸟保护。国家林草局副局长李春良说,各级林草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责,认真部署落实保护行动;结合本辖区候鸟种群及栖息地保护现状,强化落实巡护、值守等保护管理措施;加强与各执法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开展联合整治,打击违法活动;严格鸟类猎捕管理,规范各类观鸟活动;鼓励科技创新,建立科研与管理信息交流与协作互动机制,辅助应用高科技技术装备,消除监测盲区,提高监测巡护效率。

  加强巡查、适当投食,让候鸟安全迁徙越冬

  山东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鸟类南迁北移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栖息地,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在我国最大的种群越冬栖息地之一。为保障大天鹅越冬安全,保护区每天安排工作人员对保护区进行全面巡查。天气寒冷及冰封期间,工作人员还会每天定点定时为大天鹅投食。

  在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过冬候鸟就有2万只以上,停留候鸟超过5万只。每年来福建越冬的候鸟中,有大量濒危鸟类,比如全球仅存活3000余只的黑脸琵鹭,2018年初在福建各地合计发现320只。为保护越冬候鸟,保护区在原有8名专职管护员基础上增设9名专职管护员,并提升改造水鸟栖息地2000多亩,拓展候鸟栖息空间。

  云南处于我国鸟类迁徙重要通道上。针对一些不法分子在候鸟迁徙聚集点设置毒饵、粘网、诱捕器等猎捕器具的情况,云南省森林公安机关开展保护候鸟专项行动,加强对候鸟活动频繁区域的夜间巡查,全力为候鸟迁徙保驾护航。作为红嘴鸥越冬地,昆明从鸥粮生产、觅食点投喂、建立红嘴鸥风险管理机制等多方面保障红嘴鸥能安全越冬。

  视频监控、卫星定位,多种技术手段用于保护研究

  据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鸟类组研究员杨晓君介绍,在候鸟监测上,卫星定位技术发挥了巨大作用,在鸟类身上绑一个信号发射器,通过发射器传出的信号,可以了解鸟类的迁徙路线,“能具体知道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经过哪些地方、在哪里停留以及栖息环境等”。

  为保障鸟类安全,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5个驻外管护站配备了执法记录仪、无人机等管护设备,并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对保护区进行全方位保护。今年,在原有的10处野外视频监控的基础上,又增加3处野外监控设备,并逐步形成湿地防火与资源保护监管平台。

  山东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区内的48套视频监控设备密切监控区内环境。同时,保护区与北京林业大学等机构合作,为40只大天鹅挂设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摸清了大天鹅迁徙规律和路线,为跨区域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云南森林公安机关也联合相关部门安装红外设备,调用无人机对候鸟活动频繁区域进行全面巡护。

  据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博士贾亦飞介绍,安装在鸟身上的卫星跟踪器重量,一般应在鸟体重的3%以下,不影响鸟的迁徙,所以卫星跟踪器更多用在雁鸭类和鹤鹳类等中大型鸟类上。不过,目前我国最先进的鸟类跟踪器已经可以做到不足5克重,可以用于金斑鸻等中型鸻鹬类的研究。

  (综合本报记者寇江泽、杨文明、潘俊强、郝迎灿、刘晓宇报道)

  

  ■链接

  我国越冬候鸟主要为鹤鹳类和雁鸭类

  按照迁徙飞行的轨迹,候鸟穿越我国的路径可以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条迁徙路线。

  东部迁徙路线覆盖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东部、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主要候鸟类群包括鸻鹬类,白鹤、丹顶鹤、白枕鹤等鹤类,鸿雁、豆雁、绿头鸭、花脸鸭等雁鸭类,白腰朱顶雀、黄喉鹀等雀形目鸟类,苍鹰、长耳鸮等猛禽和红嘴鸥等水鸟,是候鸟种类和数量最多的路线。

  中部迁徙路线覆盖范围包括山西、内蒙古中西部、河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和宁夏等地,主要候鸟类群包括黑颈鹤、灰鹤、黑鹳、白琵鹭等鹤鹳类涉禽,天鹅等雁鸭类,遗鸥、红嘴鸥等水鸟和隼科鸟类以及部分雀形目鸟类等。

  西部迁徙路线覆盖新疆、青海和西藏三省(区),主要候鸟类群包括波斑鸨、大天鹅、黑颈鹤、蓑羽鹤、斑头雁、赤麻鸭和棕头鸥等。

  秋季候鸟迁徙过程相对春季而言持续时间较长。鸻鹬类与雀形目候鸟最先进入我国境内,雁鸭类以及鹤鹳类紧随其后。我国大部分秋季迁徙的候鸟为过境的旅鸟,其中雀形目鸟类在过境我国后迁至东南亚一带越冬,鸻鹬类至澳大利亚、新西兰越冬。在我国越冬的候鸟主要有鹤鹳类和雁鸭类,越冬地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云贵高原和西藏等地。

  (本报记者 寇江泽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07日 17 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