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戏骨被质疑过早成人化听听专家怎么说?
国庆期间,一部完全由萌娃出演的《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在湖南卫视,迅速在互联网世界“惊起一滩鸥鹭”。哭得梨花带雨的黛玉、温润练达的宝钗、泼辣精明的王熙凤……一群平均年龄仅10岁的小演员,颜值、演技均在线,迷倒众多观众。目前该剧豆瓣评分停留在9.3分,远超一大批热门影视剧。
而随着萌娃版《红楼梦》走红的,除了表现可圈可点的小戏骨们,还有关于孩子教育的大问题。由儿童来演绎成人故事是否合适?一味模仿会不会磨损孩子们的天赋与灵气?好评之余,各种质疑的声音也不绝于耳。为此,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从事心理学教育以及儿童影视剧、儿童戏剧领域的资深人士,列出他们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从“小戏骨”系列上升到对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关注,在余海军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毕竟未成年人教育是一项需要严谨展开的议题,尤其是在网络上造成轰动后,更谨慎地评价其社会影响,是有必要的。
但他也认为没必要夸大一部影视剧对儿童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大众印象中,《西游记》说的是锄强扶弱,《三国演义》是重现历史经典,但《红楼梦》沾上了情和爱,大家就觉得由小演员来演绎不合适了。在,多数孩子在读小学时就会和父母沟通对异性的感情,在他们看来这是人际交往的一方面,而并非成人化的男女关系。这是情感教育的一部分,认为接触情与爱就会过早成人化,那是来自于家长和社会的焦虑,孩子本身并不会觉得焦虑”。
余海军说,出演一部《红楼梦》,对小演员们来说,可能就是完成一次表演而已,在他们这个年龄段,不太可能真的深刻体验到剧中角色的情感。“甚至到十七八岁上了大学,也不见得能完全理解”。他举例道,在看《中国新歌声》时,一些年纪小的,会自言唱情歌时,对内涵的东西不能很好地体会,对歌曲只是技巧层面的演绎而已,“所以担心的部分更多来自于家长和社会”。
他也从心理学方面给出,如果孩子在出演或者欣赏成人故事后,出现了不太懂或是不舒服的状况,可以给孩子一定心理咨询。“但若孩子觉得只是拍了一个戏,并能从中了解到古人的生活方式,丰富他们的成长和带来一些新的思考,这未尝不可”。
在冷佳华从事儿童戏剧的创作经历中,名著改编必不可少。“孩子需要接受来自名著的熏陶,去感受名著对心灵的,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但这样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要由孩子们去演绎。”在她看来,《红楼梦》文学水平很高,背后承载的东西太厚重,小朋友不太可能理解,最好由成人演绎给孩子看。“由孩子去饰演孩子更合适,这样更真实,能增强戏剧本身的感染力,观众也会更信服。”
虽然对让小演员出演《红楼梦》这一创意并不太理解,但冷佳华认为,不让孩子接触所谓成界的情感,是个狭隘的误区。“儿童戏剧常常演绎童话,其实童话的内容很丰富,有、、爱情等等,我们不会刻意回避这些情节。像《白雪公主》《青蛙王子》《灰姑娘》里都有爱情元素,对孩子们来说,王子与公主式的爱情是美的享受。我们大人要做的是通过童话让孩子识别真善美。其实孩子们也不是一无所知,他们从小就开始慢慢了解两性间的情感了,只不过他们从中体验到的东西,并不是成年人想象的那样,他们的想法很单纯。”冷佳华说,儿童戏剧的创作绝不是蒙住孩子的眼睛,捂住他们的耳朵,而是让他们睁大双眼,竖起耳朵,去世界,一切。
受访者:武汉广电天汉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儿童影视节目制片人、导演 舒凯
让小演员出演经典名著,从孩子的体验角度来讲, 舒凯认为只要导演选材得当,十岁左右的孩子演名著,问题不大。而且“小戏骨”系列收视率和话题度都颇高,这也是对儿童影视剧创作的一种有益探索。
舒凯介绍,儿童影视剧创作分两种:一种是小孩演出来给大众欣赏的,如“小戏骨”系列,它在卫视主流平台,兼顾的一定是湖南卫视以年轻人为主的受众,如果能捧出几位小童星,自然是好事一桩;另一种儿童作品只针对儿童,按年龄段精细划分,如适合三岁以下、三岁以上或是学龄儿童观看的作品。这两种影视剧的创作都属于正常范畴,但他认为有一种现象需要,“我比较反对将小孩作为活道具,搞笑或是,在一些真人秀里出现了这样的端倪,这个就不太好了,有取悦大人的倾向。”
在舒凯看来,中小学校里经常会排演莎士比亚的作品,大家对小演员演绎经典戏曲片段也习以为常,“那都是在演绎成界的故事。只要影视剧的创作者将内容把控好,把握正确的价值观,大人演小孩,或是小孩演大人,都没有问题,很多戏剧的启蒙,都是成人(故事)的”。
对于孩子们的率,舒凯倒是对家长们提了另一个。“如果确定孩子想走演艺道,多参加表演活动是必须的。但我的是不要让孩子太早接触市场,去参加商业演出,不要只看短期的利益,要从长远看,如果以后想从事表演、唱歌的工作,那就把脚踏实地把功夫学到家”。
《小戏骨》本来是湖南的一个栏目,培养小朋友进行传统戏剧表演,初衷是让他们放下游戏和手机去了解传统文化。从目前来看,“小戏骨”系列以经典改编为主,例如《焦裕禄》《刘三姐》《白毛女》《白蛇传》《放开那三国》等。
这次走红的小戏骨版《红楼梦》共9集,以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为模仿依据,以刘姥姥三进大观园为主线,保留了原著中宝黛共读西厢、黛玉葬花、黛玉焚稿、宝钗扑蝶等精彩情节,同时删减弱化感情戏部分。
导演潘礼平曾对透露,这个节目表演主要是公益,过程是反童星模式的,片酬只是象征性给一点,不是为了让孩子和家长挣钱。更多是教育孩子要吃得苦,钻研表演。而这帮小演员也相当敬业,大夏天拍戏,戏服都能拧出水,还会用整天的时间去磨几分钟的戏。
之前潘礼平也不愿翻拍“红楼”,“感觉《红楼梦》的基调还是有些消极,不太适合儿童。”但团队同事找的角度是刘姥姥进大观园这条线,“我看了剧本觉得挺好的。它很有现实教育意义,一个是要看得见有穷人,红楼的小姐公子们有闲情逸致,煮螃蟹、对对联,生活无忧。现实生活中条件好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是看不见有穷人的或者看见了,这样就很。第二是看得起穷人,《红楼梦》里有对刘姥姥好的,到最后落魄时反而得到了穷人的帮助。选这个角度,对儿童有意义。”
至于孩子们的表演,潘礼平坦言还谈不上创造性,而是通过一遍遍观看87版《红楼梦》和在导演指导下演完的,是体验加模仿的结果。(记者耿愿整理)
今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国迎来了68岁的生日,不少人的朋友圈里也被各种各样献给祖国的祝福“刷了屏”。们各出奇招,用MV、H5等新颖的形式“烹饪”出了不一样的国庆报道“大餐”。
1949年10月1日,在举行的盛大的开国大典,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国的诞生。在庆祝建国68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温当时关于开国大典的新闻报道,再次感受那一神圣而又伟大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