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性爱文化  成人幽默

《中国医生》:搭建通向医者之心的理解之桥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2-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搭建通向医者之心的理解之桥

今年春节,突发的疫情来袭,中国医生群体又一次成为“最美逆行者”。这些天来,除夕之夜告别家人奔赴疫区的新闻在刷屏,被防护口罩勒出红色印痕的脸庞引发万千泪目……在这次突发的疫情中,太多医护人员的真实故事,感动了人们,让人们对于医生这个群体充满了敬意。医生的日常工作是怎样的?近期在爱奇艺上线的网络纪录片《中国医生》,不仅是对医生的慰藉,也让观众看到在一线坚守的医生们的艰辛与不易,从而搭起医患沟通的桥梁。

说起来,这些年医疗题材的纪录片作品并不少见,《人间世》《急诊室的故事》等都引发过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相比之下,《中国医生》的卓异之处,在于它用镜头直面了当今中国的医生群体,忠实且朴素地还原他们的专业态度、情感世界和生命哲学。而这一点,意义非凡。在我们这个每天有2000多万人走进医院的国度,对医生职业的深刻理解应该成为公众的生活常识。但现实却是,医生这个职业群体很不幸地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人们听惯了将医生群体推向道德圣坛的诗化语言,也同时听惯了受各种刻板印象左右的负面评价甚至妖魔化医生形象的网络段子,来自高低两极两端的话语都变成了认知迷雾,阻碍了人们对医生职业群体上的理解与认同。医患矛盾之所以存在,就是理解稀缺、认同薄弱结出的苦果恶果。

《中国医生》的发力点,是搭建通向医者之心的理解之桥。穿过白大褂、拗口的专有名词、复杂的医疗程序的遮蔽,该片努力将医生还原为内心丰富的普通人。片中,明明有治愈希望却因无力支付费用而放弃治疗的烧伤老人,明明已经没有治愈希望却仍对世界欢笑以对的癌症女孩儿,病房里的人间百态,种种无可奈何,百般爱莫能助,都让医生心生千千结,尽管职业习惯支配下他们显得更加异常严肃。从中,人们知道了医生在不苟言笑的职业性假面之下,在忙累不堪、“压力山大”的身心状态之下,有对职业的初心、对病患的真情、对司空见惯的生老病死的深切感受。人们知道了医生面对患者的痛苦、敏感和脆弱不是情感的黑洞,面对人生的无常、诡谲、苦难,不是冰冷的机器。从增强医患之间的同情心同理心开始,《中国医生》找到了正确的创作方向。

面对镜头,工作在我国六座大城市的三甲医院的医生们说出了平时难与外人道的困惑和无力。独对镜头之时,他们才会说出“不怕医术的瓶颈,但怕人心的瓶颈”“医生不能跟病人做朋友,投入的感情越多,就会越自责、越难过”这样的动情之语。片中的这些故事,这些情感流露,也让我们意识到,对医者仁心高远境界的追求,在每一位医生那里都常常要走过晦晦明明、曲曲折折的心路历程,各有各的不简单不容易。

为了还原这种复杂,为了这种复杂取信于观众、打动观众,《中国医生》采取了全天候伴随记录的方式。这种笨拙而诚恳的方式,也让我们在片中意外地看到医生们各自的“心法”:有的困顿迷茫时就去医院过道反反复复看古今中外的名医格言;有的努力让自己和病人都能够接受生命的易逝和承认医学的局限;有的为了让“家属心里有些安慰”,对职业判断明知救不过来的病患仍然尽力抢救;有的碰见风险系数高的手术,就自问“如果病人是你的直系家属,你做不做”的问题来帮助自己做出抉择。

中国医生的高光时刻、职业使命、责任担当,在心绪的细微起伏间,在情感的波动纹路里,被映衬得如此真实、生动,并因此格外动人。

(作者系国防大学副教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