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给控烟志愿者撑腰
北京市控烟协会日前公布数据显示,近两个月以来,写字楼及办公场所违法吸烟投诉量环比增长近三成,餐厅、居民楼的投诉量紧随其后。整体来看,室内吸烟显现出反弹的风险。
“史上最严控烟令”在北京落地五年有余,室内公共场所的吸烟率由此前的23.4%下降到20.3%。成效有目共睹,那最近的退步因何而来?一则,控烟进入常态化,一些人多少有些懈怠。二则,随着天气转凉,有些烟民不想出门,索性猫在室内吞云吐雾。三则,控烟志愿者闻“烟”而动,但部分烟民要么冷眼相对,要么翻脸回怼,甚至部分公共楼宇还频频为烟民打掩护,以“领导不在”“需要协调”等理由阻碍志愿者进门检查。
一般情况下,志愿者遇到控烟被怼的情况可以直接联系卫生监督部门,由执法人员上门进行相应处罚。但就实际来看,志愿者的腰杆显然不那么硬。在采访中,有志愿者道出了些许尴尬:眼下,控烟监督的行政执法权已经移交各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综合执法办公室,但许多街道尚未全面开展这项执法工作,因此即便收到群众投诉、志愿者求助,也只对违规者给予“口头提示”。“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无形中就让一些不自觉的人钻了空子。
控烟执法权从卫生部门向街道转移,是一种属地化管理的有益尝试,目的在于让监督深入城市的毛细血管。对于因交接不到位而导致的权力真空,相关方面必须重视起来,抓紧捋顺制度安排,尤其是作为职责承接者的各区街道,应当快速进入角色,成为志愿者的坚实后盾。另一方面,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琐碎繁杂,直接面对老百姓,本就“压力山大”。这会儿又加了控烟一项,一时间保不齐会出现人手不够、经验不足等现实问题。从这个角度看,相关部门应当积极与街道沟通对接,找准症结所在,全力予以解决,才能让控烟大计深入推下去。
控烟是个系统工程,也是个长期工程。相关方面还是要把工作做到前头,保证不掉链子。而就广大市民来说,不论是管好自己,还是提醒他人,抑或配合志愿者工作,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形成合力,这同样是在守护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
- 标签:雷光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