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限塑禁令“不可降解”
《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0-2025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限塑10条”)日前发布。据悉,“限塑10条”除了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和销售外,更聚焦餐饮、外卖平台、批发零售、电商快递等重点行业,强化减塑力度,严控一次性塑料制品向自然环境泄露。
在“双11”之际讨论“限塑”话题可谓非常应景。随着电商体量不断增大,每逢“双11”来临,电商企业和仓储物流企业进入作业高峰期,作为基本物料的“主力军”——塑料制品行业也到了爆仓期。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在你开心“买买买”之后,在家坐等收快递时,一场“生态灾难”也正在悄悄降临。绝大部分快递材料无法有效回收,特别是那些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包装,需要上百年才能在大自然中被完全降解。是到了我们该做点什么来改变这种现状的时候了。
“限塑令”我们不陌生了,不过与过往相比,北京“限塑10条”,有不少新亮点。比如,限用也限产、行政机关率先垂范等。在限用方面,几大塑料污染“重灾区”行业悉数纳入,并列出治理时间表。餐饮业,年底将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批发零售业,年底将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电商快递业,2025年底将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胶带;住宿会展业,不得主动提供六类一次性用品。在限产方面,全市范围内将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对违规行为也有交代,拟将违规生产、销售、使用塑料制品等行为列入失信记录。
应该说,“限塑10条”是一套立体的、全链条的治理制度体系,既着眼未来又兼顾现状,比较务实,若得到很好的执行,对于塑料污染治理将大有裨益。让公众担心的,恰恰是执行力,执行不能掉链子,否则“限塑令”也容易成为“可降解的”禁令。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早在十几年前,就有类似的政策措施出台,效果却乏善可陈。
实践证明,不长牙齿的“限塑令”,注定啃不动塑料垃圾。要让“限塑令”长出“牙齿”,法律地位要高、限制标准要严、执行要得力、处罚要到位。比如,在生产环节,政策不允许生产某类塑料用品,要说到做到,对违规企业“拉闸停电”,红牌罚出场,不搞网开一面。 (连海平)
- 标签:西米的作用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