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性爱生活  性爱宝典

人民时评:近视矫正市场需“矫正”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7-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近期,一些医院眼科门诊内中小学生就诊人数明显增加,不少孩子出现视力下降甚至近视症状。这一方面是由于疫情防控期间一些门诊关停,或是家长出于安全考虑没有及时带孩子就诊;另一方面则出于长期在家上网课、复课后课业压力加大等原因,没有保障好用眼卫生。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令人揪心,视力纠正产品市场的问题也值得关注。

儿童青少年近视,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卫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近视患者达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庞大的“小眼镜”群体,催生出旺盛的“摘眼镜”需求。

然而,市场上的近视矫正产品令人眼花缭乱。有的商家推出视力矫正产品,宣称能有效提高视力,“快的一个月改善50度,慢的两个月改善50度,100%有效”;有的商家自称使用了“3D训练”“5D热敷”等“先进技术”,制造概念吸引家长掏腰包;有的青少年护眼机构开出高价,一些套餐产品每疗程价格高达万余元。我国广告法规定,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的内容;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然而,从线上商城到线下商家,一些机构搞虚假宣传,以护眼之名行骗钱之实。近视矫正市场良莠不齐,亟待治理。

净化市场环境,更好保障儿童青少年权益,就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整合力量、强化监管,重拳出击、落实措施,坚决查处无效产品、无良商家,狠刹虚假宣传、欺骗性消费的歪风。与此同时,也应注重引导,帮助家长和孩子理性看待近视现象和近视矫正,避免“有病乱投医”。家长希望一劳永逸地摘掉近视孩子的眼镜,这种心理经常被不良商家所利用。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明确:“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所谓 “康复”“恢复”“近视治愈”等表述,纯属误导。对家长来说,与其急功近利地去寻找视力矫正产品,莫如在帮助孩子提升健康素养上多下功夫,努力培养孩子科学用眼、爱眼护眼的良好习惯。

除了依法打击、有力引导,也要从根源上铲除儿童青少年近视滋生的土壤。目前,人们对近视的严重性还重视不足,一般只是把近视等同于“戴眼镜”。事实上,近视也是一种疾病,高度近视不仅是致盲和视力损伤的重要原因,因其具有遗传性,还会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八个部委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将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切实提高认识、加快行动,把降低孩子近视率摆到更加重要位置,将视力健康纳入素质教育,把课余时间真正还给孩子,让他们走进大自然、远望星空,才能给孩子一双明亮的眼睛。

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医学证明,新生儿的双眼处于远视状态,是一种“远视储备”。合力呵护好孩子们的视力,就是保护民族的“远视储备”,以视觉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10日 05 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