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性爱生活  性爱宝典

菜园子里有丰富的内涵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7-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名洋女婿种花栽草的小院,因为中国丈母娘的到访而“换了模样”,花花草草不少被换成了香菜大葱。

为什么很多中国人喜欢种菜?一段时间以来,关于“种菜”的话题引发网友热议。不妨四处观察一下,在田间地头,在房前屋后,在阳台墙角……一小片土、几粒种子、些许清水和肥料,悉心照料下就能收获数捧新鲜蔬菜、几盆鲜美瓜果;再仔细回想,在手机屏幕,在网页游戏,在数字农场……轻点鼠标、摆弄键盘,在自己的“农场”里种几根菜,去亲朋好友那里除几棵草,就能体验一份作物养成的乐趣。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虚拟人生,“种菜”都是很多人的真实体验。

事实上,种菜在中国不仅有着历史演进的逻辑,也兼具现实因素的作用。从狩猎采集时代到农业种植时代,华夏大地上早早就出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定居生活。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重视农桑的历史传统,勤劳肯干的民族禀赋……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点亮了种菜这个技能,帮助中国先民抵御灾荒、战胜饥饿。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等影响下,春种秋收、夏忙冬藏,不遗余力地滋养与开发脚下的沃土,成了中国人的鲜明属性。

对中国人来说,种菜是一种生存需求,也是一种精神情结。“耕”被摆到了和“读”一样高的位置,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状态之一种。事稼穑、丰五谷,就能养家糊口;知诗书、达礼义,方可修身养性。这种田园牧歌式的文化基因,浸满了对土地的热爱、对自然的向往。

在今天,种菜有了更智能的技术、更娴熟的技巧,也有了更丰富的内涵、更实在的意义。在非洲南苏丹,中国维和部队建起了“蓝盔农场”,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还向当地人免费供应,有人惊呼“中国人会变魔术,能够变出这么多各种各样的蔬菜”;在三沙市永兴岛,海军战士“沙变土”试验田种植蔬菜首获成功,半亩地收获1500多斤,有望解决驻岛驻礁军民吃青菜难题。从冰冷南极到热带草原,从雪域高原到浩渺太空,有条件,自然要种;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种。经受住气候、土壤等考验,“中国菜园子”正在各地绽放生机、孕育希望。

时间播下种子,有些会发芽,有些则不会。种菜何尝不是这样?无论如何,坐拥北大仓的饱满,也要记得从北大荒一路走来的荆棘;铭记超级稻的卓越、海水稻的突破,也要记得曾经一穷二白的艰苦创业。其实,哪有什么种菜天赋,不过是中国人民笃信天道酬勤、劳有所获的价值观;也不存在什么天生就会的技能,说到底是中华文明数千年与土地结下的深厚情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中国人祖祖辈辈得来的经验,也是世世代代传承的教导。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09日 05 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温暖的僵尸高清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