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性爱生活  性爱宝典

在时光中沉淀千年,名城姑苏成为江南水乡的完美注脚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0-2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在苏州这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名城,幽深的小巷、典雅的园林、清越的昆曲唱腔,无不传递江南的诗意、江南的美。10月18日,“家在江南”采访组走进苏州,领略这座古城的温婉隽秀、清丽多姿,感知沉潜于这片土地的江南文脉。

  人在丹青行,亦成丹青画。江南园林是江南文脉独特的文化符号,蕴含着深奥的中国古代哲学智慧,寄寓着江南人特有的自然观、人生观与诗性审美。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古典园林,是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苏州现存最大古典园林拙政园,这座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几经分合荣衰的江南名园以水为中心,亭台楼榭、曲折步道,暗香疏影、竹木清幽,移步换景中,其典雅、浑厚、疏朗的诗意之美一一呈现在人们面前。

  江南人将自己对生活诗意的理解和所有想象融入园林构建之中。通过山石花木,将美好的希冀化为园、结为林,园林幻化成一首首凝固的诗、一幅幅流动的画。“走过这座小桥时,请大家视线稍稍下移看那水中之影,桥上的景和桥下的影虚实相映、动静结合,让你领略到苏州园林水景营造的奥秘。”在拙政园的飞虹桥上,苏州园林博物馆馆长薛志坚揭秘其间精巧构思。

  “一亭一台,一花一木,苏州园林方寸之间皆有讲究,体现了江南文化的精致。这种精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文化与生活的结合,形成了生活的艺术和艺术的生活。”在薛志坚看来,苏州园林是江南园林文化活的传承、活的展示。

  而今,苏州园林已不仅仅属于苏州,更是全人类共享的文化遗产。从1979年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在馆内仿网师园殿春簃建“明轩”开始,苏州园林“走出去”的脚步从未停歇。“苏州园林走向世界,已从过去的静态发展到动态展示,更注重与当地生活的融合。”薛志坚介绍,他们正计划在英国约克郡打造一座江南园林,充分考虑当地植物、气候、地势等因素,将古典园林这一重要的江南文化元素推介给欧洲。

  在江南,雅致的园林常和戏曲联系在一起。站在园子的临水戏台上,昆曲演员的水磨腔格外婉转清亮。留园里的《牡丹亭》、沧浪亭里的《浮生六记》……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沉浸式戏曲体验,让昆曲这门古老艺术展现新的魅力。

  在位于苏州城北桃花坞的苏州昆剧院,每周在园林实景中上演的昆曲折子戏吸引很多年轻人前来,常常一票难求。说起这十几年来昆曲市场的变迁,苏州昆剧院党支部书记、国家一级演员吕福海颇为感慨:“我年轻时演出,从舞台上望下去,观众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家。”2004年起,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苏州昆剧院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征服了一大批年轻观众,至今已成功演出近400场。

  “‘青春版’《牡丹亭》给我们以启示——昆曲不仅要继承传统,更要考虑当代观众的需求;不能只考虑昆曲内容表达层次要求,更要研究观众的审美喜好。”吕福海说。

  在保护传承中焕发新活力的,除了园林和昆曲,还有太湖流域星罗棋布的水乡古镇。小巷悠长,橹声欸乃,位于苏州市吴江区的同里古镇,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体验原生态水乡魅力。建于清末的退思园是该镇最著名的园林,由退隐官员任兰生花费十万两银子建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出自《左传》的这句话是退思园名称的来源,今人依然能从中得到启发。湖石叠砌,回廊花窗上镶嵌“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字样,隐含着园主对自然的向往,以及诗意栖居的怡然自得。

  每天,同里古镇都会迎来五六千名游客,而一万多社区居民也在景区内居住,两个群体互不干扰。“同里古镇景区与社区合一,原住民也是同里风景的一部分,向游客展示着地道的水乡生活方式。”苏州同里国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闰说:“我们提出‘上看1300年,下护1300年’,要让游客看到拥有1300年历史的古镇,把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给子孙后代。”

  同里景区每年把旅游门票收入的5%—10%拿出来,作为古建筑维护修缮资金,同时倡导对古建筑进行合理再利用,在符合古镇业态、保护水乡面貌的基础上,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经营文化创意商店和民宿客栈。针对古镇面临的消防难题,同里景区利用河道资源新设置39个消防水泵,和每间店铺连通,一旦发现火情,直接按按钮就可以把水抽出来灭火。

  在时光中沉淀千年,名城姑苏成为江南完美的注脚。苏州文化学者余嘉认为,“苏州”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地域概念,更是一种文化概念、体现追求精致和诗意的江南生活态度。(于锋)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