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性爱生活  性爱宝典

文化和旅游让街坊生活更美好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9-3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要求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2019年1月,随着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正式挂牌成立,广州文旅融合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有人说,这意味着诗和远方终于走到了一起。

  诗和远方,都让人有无比美好的遐想,两个美好事物走在一起,更是让人期待。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70年来,我们见证了广州文化走向繁荣,文艺精品、文艺人才频出,文化惠民成果丰硕,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也见证了作为中国重点旅游城市的广州,如何让旅游成为战略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让市民从“难得出游”到开启“全域旅游”。文化繁荣和旅游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文旅融合也绽放出新的活力。近年来,广州加大文旅融合平台建设,通过文旅融合论坛、“夜游经济”等平台,极大地丰富了广州文化旅游的内涵。

  一路走来,广州文化旅游发展成绩斐然,不断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接续奋斗的新起点上,文化与旅游将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文/申卉

  文艺精品

  广州文艺不断繁荣,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包含了对文艺精品的需求。70年来,广州文艺不断繁荣,文艺精品不断涌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的文化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进入充分彰显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的功能提升期。

  2018年创作的原创民族舞剧《醒·狮》获得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第十六届“文华奖”提名奖。近年来,广州还创作推出粤剧《初心》、芭蕾舞剧《浩然铁军》、木偶剧《游曦》等一批红色题材作品。紧扣改革开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州也正在或即将推出一系列反映现实生活的精品剧目:反映工业题材的话剧《人间天工》,反映农村题材的粤剧《美丽乡村》,反映民族团结的木偶剧《阿凡提神奇之旅》。广州还开启了拍摄十部粤剧电影的“三年计划”,十集纪录片《一代天娇——红线女》也将在今年底首映。

  今年6月,广东首个戏曲音乐剧创作基地暨春梅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广州创新各类艺术人才培养机制的缩影。如今,广州正持续引进社会各种资源,为粤剧、曲艺、美术等名家建立个人工作室,推动艺术名家走进基层、服务群众,发挥艺术名家的引领、传承和辐射作用;继续办好剧本孵化计划、美术人才青苗计划和青年演员成才计划,推动广州打造文艺人才高地。

  艺术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艺术家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在文化惠民方面,2018年,广州市文化部门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2.8万场次,参与市民达852万人次。局属各博物馆举办专题展览总数超过110个,进馆参观人数超过520万人次,超过420万人次免费参观局属博物馆。广州还送展到社区、学校、农村和厂区超过200次。农村数字电影共放映16289场,观影人数超过126万人次。此外,还持续举办群众性文化惠民节庆活动,丰富了节庆活动的内涵,提高群众参与水平和覆盖面。如今,广州市民文化节、广府庙会、“波罗诞”千年庙会、乞巧节、龙舟节等活动,都成为全广州市民热情期盼和参与的大事。传统节庆焕发新光彩,也是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的重要途径,更让文化自信在老百姓心中生根发芽。

  公共文化服务

  2020年建成图书馆之城,每8万人即有一座

  从30年前古朴安静的中山四路“星火燎原馆”到今天雄伟壮观的广州图书馆新馆,从“一馆养全城”到现在全城林立的各色社区图书馆,广州图书馆的变迁,也见证了广州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升,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当前,广州正力争到2020年建成“图书馆之城”,实现每8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和人均拥有3册馆藏书籍的发展目标。

  截至今年7月,全市累计建成公共图书馆(含分馆)216个,全市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合计达40.58万平方米,较2015年的27.55万平方米增长了47.30%,馆舍建筑面积居全国城市前列。自2013年开始,广州图书馆连续6年基础服务量居全国公共图书馆第一,每日人均入馆数约2.8万人,跻身世界公共图书馆前列。广州少儿图书馆2018年基础服务量居全国少儿图书馆第一,均创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史的新纪录。

  广州还在实施“博物馆倍增计划”。目前,全市共有博物馆61座,我们计划到2020年底,通过大力资助和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建设,扩大博物馆工作服务的范畴,全面实现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达到100座以上。未来几年,博物馆就在你身边。而正在推动的博物馆夜间开放,更是让博物馆夜间亮起来,用文化“点亮”夜间经济。

  全域旅游

  建设国际旅游交往中心,广州文旅竞争力位列全国前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市民的休闲生活还比较单一和传统,旅游对于市民而言更显陌生,当时,广州开始建设一系列文化旅游设施,修复一批历史古迹,五羊雕塑、广州文化公园、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流花湖公园、华南植物园、广州动物园都是那个时期兴建的。70年时光流转,广州市民的旅游越走越远,越走越开阔。

  近年来,广州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加快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激发旅游市场活力,促进旅游业提质增效、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建设,整体提升广州旅游吸引力、全面实施旅游国际化战略,建设国际旅游交往中心,全面实施“旅游+”战略,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全域旅游建设的推进,给市民和游客带来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满足了游客知识获得、文化感知、休闲娱乐等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广州还在全国首创推出了集交通、景区、酒店、购物优惠于一体的“广州城市旅游卡”;全面实施外国人过境广州144小时免签政策。广州在纽约、巴黎、莫斯科等20个世界主要客源城市设立了“广州文化旅游境外推广中心”。每年一届的“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GITF)”已成为国际旅游展览的风向标。就在几天前,广州番禺区正式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番禺也成为广州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实施全域旅游计划的缩影。

  广州的国际化旅游品牌也不断涌现。长隆已成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一天最多接待游客16万人次,被评为全球十大主题公园之一。南沙邮轮旅游发展规模居全国第三,南沙游艇会俱乐部,是内地第一家获得国际最高标准“五金锚奖”的俱乐部。北京路文化旅游区被评为“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广州过年·花城看花”已成为享誉世界的亮丽品牌。如今,广州旅游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2018年,旅游接待总人数2.23亿人次,仅次于北京、上海,接待过夜入境游客900.63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4008.19亿元。根据世界旅游和旅行者协会等权威机构排名,广州在“中国旅游目的地国际知名度”排名全国第三。

  文旅融合

  文旅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新业态”持续为发展赋能

  诗和远方在一起,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70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广州的文旅产业也走向高质量发展。在文化旅游竞争力方面,广州进入全国前三名。当前,广州着重在建设文旅示范工程、振兴乡村文旅、红色文化旅游和文旅产业发展上下功夫。

  众所周知,广州有着两条城市中轴线。位于城市新中轴线和传统中轴线上的“天河路商圈”和“北京路商圈”,作为国内外著名的商贸旅游区,见证了新中轴线的崛起和传统中轴线焕发新活力。如今,北京路文化旅游区被评为“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是全省首个、全国第三个,也是全国第一家全开放的4A级景区。天河路商圈中的正佳广场是全国第一家室内商场的4A级景区,作为一个商场,旅游的收入占50%,正佳广正街非遗工作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购物中心里的非遗工作站,不仅为游客带来更丰富的旅游体验,也让非遗文化与现代文化、旅游、商业及大湾区建设有机融合。广州塔+花城广场也是全开放的4A级景区,这里聚集了友谊商场、K11等高端购物商场。

  如今,广州周边乡村的“文化游”也成为推进全域旅游、实现乡村文旅融合和振兴发展的关键。广州正在加强文化古村保护利用和旅游开发,振兴乡村文化、美食、民宿等发展,还推出乡村特色旅游线路,比如南粤古驿道线路等。

  此外,广州的传统红色旅游也通过红色旅游景区的内涵和氛围让红色文化资源绽放新活力。今年5月,广州公布首批115处广州市红色旅游资源(红色革命遗址)目录,推出6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串联起了整个广州的红色历史,涵盖了广州红色旅游的主要景点。红色旅游景区的提升,让红色文化的弘扬既接地气又聚人气,为讲好红色故事,打造“红色之旅”名片奠定了基础。

  在推动文旅产业融合方面,广州通过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之都、动漫游戏产业之都、全球文化装备制造中心,推动一系列文旅融合平台的建设。2018年,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中国国际漫画节、中国(广州)国际演艺交易会、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等18场主题活动,吸引100多万人次参与,直接成交22亿元,推进了一批重大项目签约,累计意向签约126亿元。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