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性爱生活  性爱宝典

评论:70年对话5000年:中国开启文化振兴新时代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9-3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国导弹“东风家族”派谁登场,成为中国国庆阅兵一大看点。不经意间,这一国之利器触发了一场别样“中国诗词大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坊间期待之声俨然汇成一部“东风诗集”。

  当今中国,这样的舆论现象并不鲜见,映照的是近年来中国社会诗词热、国学热、传统文化热的真切图景。“文化振兴”已不再是远处的风景,而是千家万户可知可感的真实存在,它令中国社会更富神韵。

  10月1日,当“东风家族”踏上阅兵之旅,从中国尊、紫禁城到国家大剧院……沿途古老、现代甚至后现代共存,它们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也饱含着观念转变和文化推演的故事——70年对话5000年,历经文化的再认识、再创新、再升华,中国正在重拾文化自信,开启文化振兴新时代。

  ——这是对中国文化“再审视”的70年

  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年,是中国传统文化备受质疑的一百年,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废除旧传统的呼声,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全面批判。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传统文化也曾因“破四旧”等运动遭到破坏。对绵延5000年的中华文化,国人一度迷茫。

  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正是缘于对民族存亡危机的忧虑和激愤。历经70年的发展,中国如今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文化的振兴与这一背景密切相关。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曾经“文化苦旅”,历经改革开放的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自身文化的价值。从“文革”结束后的拨乱反正,到如今致力于“文化强国”建设,中华传统文化逐渐找回其应有的位置。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将其提升至中华民族的“基因”“文化血脉”“精神命脉”和“独特的精神标识”的高度,他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

  ——这是中国文化寻求现代化、国际化表达的70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中国官方和民间一直在探寻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国际化表达,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昔日俯瞰众生的紫禁城,成了一个融入科技感、时尚元素的“超级IP”;日渐式微的综艺节目因“爱上”诗词大会、国家宝藏而“圈粉”无数;越来越多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文创产品成为“爆款”;加入现代元素的汉服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目前全国汉服消费群体已超200万人。

  《哪吒之魔童降世》《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流浪地球》等中国电影的成功表明,中国人可以用国际表达和现代技术,演绎东方特色鲜明、中华文化浓郁的中国故事。

  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近年来,中国文化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吐故纳新,进而扬帆出海,在全球各地掀起一阵阵“中国风”。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023.8亿美元,为2005年的5.5倍。

  连接当下,融入生活,越来越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正在努力追寻现代化、年轻化表达;对标国际,代言中国,越来越多中国文化人正在试图以饱蘸中国文化、兼容世界语言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

  ——这是再塑中国“文化性格”的70年

    在近代百余年的历史中,从自我封闭唯我独尊的“天朝上国迷梦”到废除旧传统、全盘西化,中国文化一度迷失自我,失去个性。新中国70年,正是升华传统文化,再塑中国“文化性格”的70年。

  长期以来,中国人崇尚“仁义礼智信”,这种价值追求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中国文化的“性格”。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交融,中国文化的“性格”也在发生变化。

  不变的是,中国文化血液中的优秀“基因”从未褪色。崇和、尚和、护和的文化理念,一直是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这一切塑造了中国的“文化性格”,为新中国70年应对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根本遵循。

  改变的是,中国人已逐渐摒弃文化自卑或自大心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以西方文化为参照,再塑既兼容传统理念又开放包容的中国“文化性格”。

  在变与不变之间,新时代的中国文化正在形塑“中国软实力”,让文化自信这一“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心理根基,成为当代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精神力量。(完)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