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唐朝宝典揭秘古印度“药神”在中国的影响
盛唐的辉煌文化里,若论新成就不停“井喷”的领域,必须有医学。而比起民间流传成的唐代名医们,真正在医学领域,浓缩了唐朝医学成就的,却当属盛唐年间,一部堪称集大成的医学宝典:《外台秘要》。
《外台秘要》,是唐代医学家王焘,在天宝十一年(752)成书的一部医学著作。全书共有40卷,收录药方六千多个,更有采药制药保健等各种学问。自从问世之后,就世代广为流传。中国传统医学,对于“伤寒”、“疟疾”、“温病”等重症的治疗研究,在唐宋以后,几乎都是以《外台秘要》为蓝本,继续深究苦钻。这部宝典的诞生,堪称为中国传统医学,搭起了一个新平台,可谓上千年。
不过,《外台秘要》的辉煌成就,不止来自唐朝医生们的心血,更有一群“外国同行”的神助攻:印度医学。
同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其医学起源同样也很早。丝绸之开通之后,两国间的商人、僧侣、使者的交流往来更是络绎不绝,带来了很多医药、医术与医书。
而当王焘着手编纂《外台秘要》时,大量来自印度的医学成就,乃至印度医生的事迹,也全数被他收录其中。这些助推中医发展的印度医学,堪称一千三百多年前,实实在在的“印度药神”。
说起印度的神医,就一定要提到耆婆。耆婆医术高明,被时人称为有“”之术的神医。巧的是,耆婆生活的时代恰好与我国的名医扁鹊相当,他们分别代表了当时中印两国的医学水平。
印度的史书上记载了不少关于耆婆的故事。迦罗越家里有一个年方十五的女儿,本已许配了人家,却在成亲头一天突发头痛而死。耆婆听说后前去检查,判断其脑内有虫。于是耆婆立即为女子进行手术开颅取虫,再以药膏涂创,七日后女子复苏了。这一故事难免有夸张的成分在其中,但耆婆的医术之高和声名之盛在当时则是不言而喻的。
《外台秘要》中就记载有“千金耆婆万病丸”、“耆婆汤”等药方。“万病丸”是当时十分流行的药丸,此药丸应用很广,可治疗癫痫、黄疸、咳嗽、耳聋、疟疾等病。此药丸虽名为“耆婆万病丸”却并非耆婆所创,而是“以耆婆良医,故名耆婆丸方”,可见耆婆当时在我国的影响力。
除了外科医学,印度的眼科医学技术也是在历史上出了名的,而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要数“金篦决障术”。刘禹锡就曾专门写诗送给治好他眼疾的“婆罗门僧”。“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中年的刘禹锡,不幸患上了白内障,长期求医问药却无果,最后得遇一位印度僧医治好了他“看朱成碧”的眼疾,于是刘禹锡作此诗相赠。
印度古代最著名的眼科医生叫龙树,后世的不少眼科专著都以“龙树”、“龙木”来命名。如《龙树眼论》、《眼科龙木论》等。随着《龙树眼论》译成汉文传入,印度的眼科手术也就此传入中国,当时中国百姓还将龙树称为“眼光”。
在中印眼科技术融合以后,中国的眼科医术便越发高明,在当时竟已经能制造出以假乱真的“假眼”了。在中国古代,五官不全之人是没有资格参加进士考试的。有一个名叫雀嘏的人少了一只眼,为了能参加考试,雀嘏装了一只假眼,并成功蒙混过了检查,还考上了进士。一个名叫施肩吾的人向来与雀嘏不和,便在宴席上当众作诗“二十九人及第,五十七眼看花”,想要以此他。二十九人本应是五十八只眼,这里特意说成“五十七眼”,就是为了雀嘏的那只假眼。
《外台秘要》里还提到了很多自印度传来的医药,如青木香、沉香、金刚石、胡椒等等,有好多直到现在仍应用于临床医学之中。
在科技条件落后的古代,医学的发展,显然是无比艰辛。每一个病症的攻克,有时付出的,往往是无数患者的生命与医者的精力。而每一次医学的突破,带来的更是国家民族的。说起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那些世世代代于其中的医生们,就是毫无争议的幕后英雄。
而一部《外台秘要》,更了中国传统医学,那令人肃然起敬的胸怀:当外来的医学,刷新了我们对知识的认知时,中国传统医学的前辈们,选择的是弯下腰来学习,孜孜不断的记录研究,只为的医学。
比起书中的“印度药神”们,那些一代代研究,将外来医学引为己用,不停升级中国医学水平的古人们,更是值得纪念的“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