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我国公众防艾认知与行为误区多
本报讯 (记者甘贝贝)近日,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在京召开2014年世界艾滋病日网络问卷调查结果发布会。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艾滋病和安全性行为的认识、态度、行为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误区。超过65%的接受调查者认为自己并未面临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艾滋病预防与己无关。有超过30%的接受调查者在发生性行为时,偶尔或从不使用避孕措施/安全套。
此次调查由中国计生协与凤凰网合作,面向20岁~49岁人群开展网络问卷调查,收到有效问卷1.2万份。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6.38%、5.64%、0.96%、0.2%的接受调查者认为蚊虫叮咬、在公共浴池洗澡、一起吃饭、握手是传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中国计生协青春健康专家组专家余小鸣教授表示,这样的认知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对某些高危行为缺乏风险意识,对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全然不知,忽视艾滋病预防;二是混淆一些行为差别,把安全行为高危化,造成过分恐慌。
调查显示,超过90%的接受调查者认同使用安全套是有效预防艾滋病的方法,但仍有超过30%的接受调查者在性行为发生时,偶尔或从不使用避孕措施/安全套。余小鸣说,这一结果显示了认知与行为的不一致,表明人们对艾滋病的预防认知到行为的转化并非同步,高危行为特别是无保护的性行为依然存在。
在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后的应对措施方面,调查显示,47%的接受调查者选择在无保护性行为后清洗生殖器,13.83%的人选择自行处理或上网查询,甚至有小部分人认为无所谓,不处理,向专业人员求助的比例仅为14%,还有3%的应答不知如何应对。余小鸣说,在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或者其他可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高危行为后,最佳应对方法是及时到正规的专业机构进行咨询,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