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公私合作完善医疗服务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4-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新加坡公私合作完善医疗服务

  新加坡建立了覆盖全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包括政府补贴、保健储蓄计划(Medisave)、健保双全计划(Medishield)和老龄健保计划(Eldershield)、保健基金计划(Medifund)。

  政府补贴为居民提供了第一层次的保障。新加坡政府向公立医疗机构提供大量补贴,占公立医院病房开支的80%以上,用于补贴这些机构为本国病人提供的基本医疗和住院医疗服务。同时,政府向志愿福利组织提供资金,以帮助他们向老年人提供服务。这部分资金被作为社区医院、慢性疾病医院、护理院、临终护理院、日间康复中心、家庭医药和康复服务中心的资本金和运行经费。

  第二层次的保障为保健储蓄计划。新加坡的医疗储蓄制度是一个特色,医疗储蓄制度强调个人责任,我国医保改革中的个人账户就是学自新加坡。

  这是一项强制性的全国储蓄计划,新加坡人通过这个计划支付医疗费用中的个人负担部分。每个有工作的人,包括私营业主,都必须将每月收入的6%-8%存入设在公积金局的个人保健储蓄账户,工作变化及退休后可以带走。每月的缴费由雇主和个人各承担一半。储蓄计划的平均余额可以支付9-10次补贴后的住院医疗费用。

  第三层次的保障由健保双全计划提供。这是一项低成本的大病医疗保险计划,帮助居民支付重病或长期慢性疾病的医药开销,由个人自愿投保,政府指定的商业保险公司承保。保费从个人保健储蓄中扣除,缴费标准随年龄增长递增。老龄健保计划是一项严重残疾保险,对需要长期看护的严重失能人员提供基本保障,特别是老年人群体。此项计划为该群体提供每月一次的现金支付,以补贴这些需要长期看护者的现金支出。所有公民和永久居民40岁时自动进入计划,保费可由保健储蓄账户支付。健保双全计划和老龄健保计划的参保者还可以购买补充保险,到私立医疗机构看病就医。

  最后是保健基金计划。保健基金计划是由新加坡政府出资设立、面向穷人的救助基金,是政府设立的最终安全网。希望获得基金资助的病人可以向公立医院中政府指定的医疗基金委员会申请。基金设立以来,99%的申请者获得了援助。

  公私合作

  满足各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新加坡拥有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全国共有各类医疗服务机构4400家,每千人拥有的床位数为2张、医生数1.9名、护士数7.1名,可与高收入国家相比。提供的医疗服务涵盖了初级健康服务、二三级医疗服务和专业化的护理服务。新加坡也是亚洲乃至世界一流的医疗保健中心。新加坡在为本国居民提供高质量、多层次的医疗服务的同时,每年还吸引近100万外国患者到新加坡接受治疗。许多国际医疗组织和机构均选择在新加坡设立其区域或国际总部,保证了新加坡始终站在亚洲乃至世界一流医疗服务水平的前沿。

  新加坡的私立医疗机构是初级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全国共有18家公立联合诊所和约2400家私立全科诊所提供初级医疗服务,其中公立联合诊所提供约20%、私立全科诊所提供约80%的初级医疗服务。病人通常首先到设在社区的诊所就医,接受由全科医生和护士提供的初级医疗服务,需要时再转诊至专科医生或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公立联合诊所主要提供门诊服务、免疫接种、健康筛查、健康教育、药房服务,以及病人出院以后的跟踪服务等等,有些也提供牙科服务。公立联合诊所旨在为低收入居民服务,政府对服务给予大量补贴。一次门诊的平均费用约为10元新币,政府提供50%的补贴,65岁以上的老人,18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以及在校学生接受诊疗服务时可以获得75%的政府补贴。由于全国公立联合诊所只有18家,因此通常比私立的全科诊所距离居民住所更远,等候服务的时间也更长,近几年,新加坡政府也在努力提升联合诊所的服务水平和效率。

  二三级医疗服务的供应结构则与初级医疗服务相反——公立医院提供了80%的住院服务,私立医院则提供了20%。80%以上的公立医院床位得到政府补贴。公立医院必须收治病人,不管病人是否有支付能力。病人可根据意愿和支付能力自由选择公立或私立医院就医。八家公立医院分别是六家总医院、一家妇女儿童医院和一家精神病医院。总院提供各科紧急住院服务、专科门诊服务以及24小时急诊服务。住院服务通常由总医院或者地区医院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则由国家医疗中心提供。公立医院的门诊部可为联合诊所或急诊部门转诊的病人提供政府补贴的服务。这些门诊部主要提供专科性服务,比如整形手术、糖尿病、眼科、头颈部手术等等。新加坡居民可以享受50%的补贴,永久居民可获得25%的补贴。私立医院的专科门诊服务则不能获得政府补贴。

  新加坡所有的医院、诊所、诊断实验室、护理院和其他健康服务机构都需要获得卫生部的许可。所有的行医人员都需要在卫生部下属的新加坡医疗理事会注册。该理事会还负责管理和规范注册医生的行为和伦理道德。新加坡牙科理事会、护理理事会、制药理事会等则负责规范其他的医疗服务行业。

  应对老龄化

  公立医疗机构集群式发展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年并发症、慢性病人的增加,2012年,新加坡对公立医疗服务体系进行结构重组,将原有的两个医疗集群分为六个医疗集群。

  每个医疗集群由一家地区医院牵头,地区医院提供紧急性的医疗服务,同时与专科中心、三级医院、中长期护理机构、联合诊所和私立的全科医生诊所保持紧密联系。对于需要高一级医疗服务的病人,由地区医院转诊到五个国家中心之一,或者两家综合性专科医院。

  每个医疗集群都包含了各类中长期护理机构。病情稳定的慢性病人出院后,可以在这些机构接受必要的护理服务。一体化医疗服务署会确保病人的转移是顺当的、合适的,病人在最方便的情况下继续接受治疗和监测,利于康复。

  以糖尿病人为例。通过集群体系的电子健康档案,糖尿病人及其医疗记录可以非常顺畅地从进行急诊治疗的地区医院,转到附近的中长期护理机构,再到当地的社区联合诊所,在那里方便地进行检查和常规治疗。

  新加坡所有的公立医疗机构都属于一家政府控股公司,即卫生部控股公司。它提供战略方向,促进医疗服务集群间的合作,保证整个体系达到卫生部的政策目标。政府也会发挥私立全科医生在集群体系中的作用,新加坡全国有2000多名全科医生在各个社区工作,他们往往离病人家更近,对病人而言更加方便。这种公私合作关系也表明了新加坡政府不断创新、自我提升和改善病人体验的不懈努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