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研究关注中国心血管病及抑郁症整合治疗
中新网10月21日电 一项将心血管疾病和抑郁症治疗加以整合的国际多学科合作研究,即“中国县级医院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身整合医疗模式的研究(I-Care研究)” 21日在北京正式启动。研究项目负责人、北京大学医学部乔治健康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武阳丰教授和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前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于欣教授,以及来自全国10个省及自治区,20家县级医院的院长、心内科主任及研究人员共计60余人参加会议并进行项目技术培训。
心血管疾病是中国乃至世界死亡和伤残的首要原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不仅如此,对于许多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还往往伴随发生心理上的障碍甚至疾病,抑郁症即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类。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共患,大大增加了后者死亡和再发的风险。事实上,抑郁症目前非常普遍,它在慢性病患者中十分常见,也给慢性病防治带来更高的负担和更大的挑战。
于欣教授表示:“在中国,患有不同程度心理疾病的总人数超过一亿。然而,即便在如北京、上海等的大城市中,能提供关于精神卫生保健服务的医疗机构也并不普遍,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服务则更少,甚至还没有。”
据了解,关于心血管疾病和抑郁症的整合治疗模式以及对心脏病发作患者的抑郁症筛查管理已在发达国家中开展,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尚不明确。在中国,意识、资源和能力的缺乏是为心身共病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巨大障碍。
武阳丰教授介绍:“I-CARE研究旨在评估抑郁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整合管理方案在资源相对缺乏的中国县级医院中是否有效且经济可行。”
对于中国的医疗保健体系来说,本研究提出了许多全新的方案,尤其对于那些缺乏精神与心理健康专家资源的医院。研究的创新理念包括为心脏内科培养一名能够对ACS患者进行抑郁症筛查、诊断并提供心理治疗的护士。该护士将协调心内科医师,共同为出院的ACS患者提供一套整合的心理和心脏健康干预。该研究还引入了电子医疗的措施,通过互联网技术平台,为护士提供远程的精神与心理专家支持,使得目前稀缺的精神卫生专家资源得以覆盖更广泛的人群。武教授表示,这种“医疗服务模式和人力资源重构”的方案最大限度综合利用了现有资源,将为我国的心血管病防治和精神卫生事业带来积极影响。
一名参与预试验的患者代表认为,这一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对疾病的康复很有益处:“组员内部以及和护士长之间均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我们不仅能得到关于自身健康和心理问题的解答,放下思想包袱,还学到了帮助家人戒烟、改善自身睡眠等办法,效果很好,很欢迎这类活动!”
据了解,该项目研究将以北京大学医学部乔治健康研究所的现有研究-急性冠脉综合症临床路径研究三期(CPACS-3)1为平台,计划在中国10个省及自治区20家县级医院入组4000名ACS患者。
该研究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理健康研究所(NIMH)资助,来自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包括其中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分支)、北京大学心理健康研究所和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与学者共同参与。武教授表示:“我们相信这种创新、灵活且可持续的管理模式将能够广泛应用于针对各种慢性病治疗中,同时为中国心理疾病的防治走出一条新的路子。”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