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两性保健知识

国际聋人日:用制度关怀无声世界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4-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9月28日是国际聋人日。统计显示,我国7岁以下耳聋患儿有80余万人,且每年新增约3万人。目前,重度和极重听力损失儿童获得听觉、语言及交流能力的唯一有效手段是植入人工耳蜗。然而,植入人工耳蜗手术高达十几万元甚至二十几万元的费用,对于很多贫困聋儿家庭来说是天文数字。(9月27日《法制日报》)

  如果不是偶然之间翻看日历或者看媒体的报道,想必很多人都和笔者一样,并不知道9月28日是“国际聋人日”。这个纪念日的设置,显然是为了提醒社会和公众加大对聋人或听力障碍群体的关注,并且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统计显示,我国7岁以下的耳聋患儿有80余万人,而且每年还会新增约3万人。

  对于这成千上万人来说,他们当中有些人可能经过后天的治疗、训练和康复,比如安装人工耳蜗,恢复了部分听力,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但是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却可能一生都将活在寂静无声的世界里。他们失去的,不单单是聆听清风鸣蝉和美妙音乐的机会,而是失去了和整个世界进行声音交流的机会,这样的缺憾与痛苦,不是自己遭遇到,是永远都无法体会的。

  “国际聋人日”并非和听力健全者没有关系。实际上,每个人的听力都值得关注,医疗机构反馈的信息显示,因为熬夜、过度疲劳、过度使用电子产品、长期在噪音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等原因,原本属于“老年人疾病”的耳鸣、突发性耳聋,在年轻人群体中也越来越常见。这警醒我们要注意自己的用耳健康,改变不良的用耳习惯。

  当然了,“国际聋人日”更大的意义,在于提醒公共制度加大对听力障碍群体的权益保障力度。按照专业人士的说法,人工耳蜗植入被认为是目前重度以上听力障碍者得到听力语言康复的唯一途径,但是目前人工耳蜗植入的费用十分昂贵,即便是国产的一副人工耳蜗,也动辄八九万元,进口的则要十几、几十万元,这对于家庭贫困的患者来说,显然有心无力。虽然国家民政部门、一些社会公益组织,也会设置专项基金来帮助他们,但和全国的听力障碍患者相比,仍旧显得杯水车薪,远远没有达到普惠性要求。

  因此,政府如何通过法律和制度来建立长效救助机制,比如将人工耳蜗的植入、维修、后续服务等等纳入基本医保,补贴产品购置,出台手术报销和康复费用的相关政策,才是实施聋儿抢救性康复的长久之计。处在有声世界的我们,应该努力去理解、体谅和帮助无声世界的他们。所以在“国际聋人日”到来之际,哪怕我们带上耳罩体验一下他们的生活,或者是学一些简单的手语,便于以后和他们交流沟通,这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