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成健康头号威胁 卫计委倡导吃动平衡
近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国记协发起的“吃动平衡 走向健康”项目再次呼吁:“健康生活方式,贵在坚持!”原国家卫生部疾控局副局长孔灵芝表示,慢病已经成为中国人健康的头号威胁。防控慢病,应当“关口前移”,倡导大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应对慢病挑战的第一道防线。
联合国专门召开慢病防控会议
美国防控慢病经验值得学习
当有人问孔灵芝6年前为什么发起“吃动平衡”的呼吁时,她说,主要是考虑到慢病将要成为很严重的问题,当时的陈竺部长说,慢病要达到“井喷”的程度。实际上现在已经喷了,可以说慢病已经到了“海啸”的状态。到底怎么控制?这些年来从政策上呼吁越来越高。就国际而言,联合国高度重视,2011年联合国大会召开了专门的慢病防控会议,这是联大有史以来第二次就卫生的问题专门召开会议,第一次是2000年有关艾滋病问题。也就是说慢病已经不再是纯医学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需要全球重视的问题。但是,所有这些政策还是要为每一个人服务,就是说每个人必须要意识到,自己要主动地“动”起来,而不是只靠外力的督促。
目前,美国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他们之前针对慢病是采用先进的医学技术,比如心脏搭桥手术等,这需要非常昂贵的费用,不是很多普通人能承担得起的。他们就改成“早期发现”,比搭桥更提前了一步,但是“早期发现”也是生病后的发现,并不减少发病。所以,美国在几十年前就开始采用从预防入手的众多措施,目前美国的心脏病死亡率明显下降,10年来,癌症死亡率也有下降趋势。
在不断探索中,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对已病的人去采取措施,永远都是被动的,只有让没有得病的人不得病,才是一个国家或集体应该整体考虑的问题。其实,世界卫生组织,包括联合国大会给出了策略,如控烟、限酒、膳食平衡、合理运动、基本药物。具体怎么做,各国必须要有让这些策略落地的行动。所以我们提出“吃动平衡”、积极运动等系列措施。
既要享受生活 同时也要获得健康
“动”的目的不仅是要减肥还要预防疾病
谈到减肥误区,孔灵芝说,有的人因为肥胖就很多东西都不吃,全吃蛋白质食物,不吃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也有人全吃蔬菜、水果,不吃蛋白质等任何有能量的食物,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这样做,你可能会保持一个很瘦的身材,但是你的肌肉不发达、你身体的内脏器官不健康。而且,你面对那么多的美食不能去吃,你感到很痛苦,你生活得很压抑,这些不是我们提倡的。
所以,更好的办法应该是,你既要享受生活,同时你要获得健康。那就需要在“吃”和“动”上找到平衡,就是说你享受美食的同时,考虑到多余的能量必须运动出去。其实,“动”不仅是要减肥,不仅是要控制体重,“动”还有很多的效果。预防疾病、愉悦身心等等,在“动”中获得一个良好的体重、一个好的心情、一个健康的水平,这个是我们所提倡的。
别压抑孩子爱“动”天性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带头运动
具体谈到“吃动平衡”怎么运动时,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王梅研究员表示,相关数据显示,控制体重、预防慢病,要从吃和动上作文章,管住嘴迈开腿,保持“吃动平衡”。运动方面,王梅建议,最好是长时间的中小强度运动,每天45分钟至1个小时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游泳等。此外,配合做一些力量训练,起到塑形和增加肌肉、强壮骨骼的作用。
锻炼身体要从小做起,王梅说,爱运动其实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应该让他们的天性得以发挥。青少年阶段,目前国际上推荐运动的标准是,每天锻炼1小时到3小时之间。同时,每周还要有三天大强度的运动,因为强度和频率对于孩子身体的健康发育和成长都非常重要。但是,中国很多家庭都有只重视孩子学习、忽视孩子运动的问题,再加上近几十年来中国大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其过度呵护,不敢放手让孩子运动,已经潜在构成了健康隐患的重要因素,令人堪忧。
王梅还强调说,其实,父母带头养成锻炼习惯,对带动孩子或影响家庭每个成员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父亲体育锻炼的习惯,不只对男孩,而且对女孩的影响也是最大的,这方面的数据很多。最新的观点是,母亲参加体育锻炼对孩子的影响力的数据也在增加,所以父母双方的锻炼习惯对孩子的影响都是最大的。
家长应该怎么带动孩子“动”起来?可口可乐大中华区执行副总裁及董事长鲁大卫现身说法,“我有21岁和19岁的两个男孩,他们在美国从一出生我就强调让他们运动。不到6岁时我就带着他们走10英里大概16公里的路了。现在看当时孩子们很小、很累,但我们做得比较游乐、比较好玩。我说我是遥控器,你们是机器人,你们跟着我走。他们很天真地跟着我很有兴致地走。所以很多时候,你问孩子:你记不记得你小时候走过‘吃动平衡’计划?他说:没有印象。但是,他确实走过,并且他的健康意识在其中建立了。这和我以身作则、带动孩子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其实,与其坐在那教育孩子一小时,不如和他一起用5分钟去游泳、滑冰更有意义。”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