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谈情说爱

乐天派也会患抑郁症 症状严重应接受药物治疗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4-0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心理素质特别好,什么都看得开,抑郁就不会找上门?非也!专家介绍,抑郁症在中国的患病率为4%~6%,内在的遗传因素一旦遇上重大生活事件就有可能会被激发,乐天派也可能患上抑郁症。专家提醒,抑郁症除了心情低落、提不起劲等心理症状外,还可能有头痛、恶心等躯体症状;而一些躯体疾病也可能伴发抑郁,神经、消化、肿瘤、心血管和妇科等科室患者比例较高,抑郁会“放大”躯体疾病的症状。假如早期规范治疗,相当一部分抑郁症可治愈。

  发病:

  内外因素共同作用,诱发抑郁症

  “为什么会抑郁呢?有些人说我很开朗,什么都想得开,抑郁、焦虑跟我没关系,不会找上门来。这话说得不对。”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贾福军教授介绍,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首先和人的遗传因素有关,“有些潜在基因不是一定让你得病,但在一定的情况下会被诱发。”其次,大脑发育之前,一些外界因素影响大脑的良好发育,也即早期负性生活事件,也可能使人具有抑郁症的潜在风险。

  相关基因和早期创伤成为潜在因素,如果遇到重大的生活难题,启动了原来大脑里面不完善的弱性,潜在的因素就被激发,就可能患上抑郁、焦虑。“一个人是否会得抑郁症,有内在和外在的因素,不是靠自己感觉的。有的病例会让人感叹:他那么开朗,怎么会抑郁自杀呢?其实就是外界环境激发了他的内在因素,导致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发生变化,最后成为抑郁症患者。”贾福军说。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学科带头人潘小平教授介绍,2009年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精神障碍患病率达17.9%,其中抑郁症患病率为6%,焦虑症为5.6%。

  解读:

  抑郁会“放大”躯体疾病症状

  潘小平呼吁,对待精神障碍应该有科学、正确的态度,单是抑郁症就有6%,几乎像感冒一样普遍,而且能够治愈,完全可以视为“心灵感冒”,去除病耻感。

  她介绍,抑郁症可能表现出耳鸣、头痛、肌肉酸痛等各种躯体症状,导致患者“潜伏”在综合医院的不同科室。对于以躯体症状为表现的纯精神障碍患者,只有小部分知道自己有抑郁、焦虑,在精神科就诊;亦有一部分患者,认为自己的症状仅是躯体疾病,视躯体疾病诊断为“救命稻草”,拒绝承认自己有抑郁症。

  “更大一部分患者,他们本身确实有躯体疾病,但同时伴有精神障碍,比如正值壮年还是家中顶梁柱的中风患者发病后因为担心家庭而出现抑郁,精神障碍又会加重他们的躯体症状。”潘小平介绍,神经科、消化科、肿瘤科、心血管科和妇科等科室的患者,伴发抑郁症比例较高,曾经有一个高血压病人,同时吃5种降压药都无法控制血压,后来发现其患有抑郁症,对抑郁症进行治疗后,血压药降至一种就能控制好血压。“对于这种患者,往往就要多学科联合会诊,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对抑郁症进行干预,否则原发病也难以控制。”

  治疗:

  症状严重应接受药物治疗

  在综合医院,只有20%的抑郁症患者会获得诊断,治疗率就更低,被诊断出抑郁症的患者只有2%~5%接受过治疗。

  贾福军说,社会上有的心理咨询机构有训练有素的心理咨询师,当抑郁症状比较轻时可以接受心理治疗。而如果症状严重到影响生活、工作,就需要系统的药物治疗。根据精神卫生法,心理咨询师并没有处方权,此时就应该到医院的心理科接受药物治疗。

  “抑郁症用药分为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对于首次发病的患者,一般要坚持用药两年,50%~65%的抑郁症可治愈。但假如反复发病3次以上,就要终身治疗了。”潘小平介绍,患者们担心的抗抑郁药物副反应,是“芝麻”与“西瓜”的关系,从20世纪50年代的第一种抗抑郁药到近期的新型药物,作用机制更强、药物副反应更小,通过定期复查可以把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越系统地治疗复发风险越小,贾福军说,有患者认为,服用抗抑郁药1~2天内就应该看到疗效,但实际上抗抑郁药一般要到2周后才观察有无效果;有些人进行了抗抑郁治疗后,症状减轻了,但是总感觉身体回不到病前的状态,这是因为服药后,心理症状和躯体症状的改善并不是同步,躯体症状改善要慢一些,不要因为这些原因而擅自停药、换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