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癌”发病率快速增长 不良生活方式催生癌谱变脸
吸烟、过量饮酒、缺少锻炼……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正悄然改变着本市的癌谱。昨天,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透露,目前本市肿瘤防治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胃癌、食管癌、肝癌等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常见的“穷癌”在本市发病率仍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又使得原本发达国家高发的肺癌、乳腺癌等“富癌”发病率快速增长,甚至已赶超“穷癌”。这说明,本市癌谱正处于从发展中国家高发癌谱向发达国家高发癌谱过渡的状态。
“穷癌”仍占较大比例
癌症的发病和死亡跟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穷癌”在低收入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更容易出现,一般跟营养差、卫生条件差、慢性感染有关,例如胃癌、食管癌、肝癌等消化道肿瘤。
季加孚表示,在分析本市癌谱时,专家们发现,胃癌、食管癌、肝癌等“穷癌”的发病率仍然很高,在全部恶性肿瘤发病中仍占较大比例。本市2013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显示,2012年,胃癌、食管癌、肝癌仍位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前十位。
“富癌”发病正赶超“穷癌”
本市“穷癌”发病率没有明显下降,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常见的“富癌”在本市的发病率却增长迅速,甚至已赶超“穷癌”的发病率。
“富癌”往往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包括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等。近年来,本市居民饮食中,肉类摄入多了,蔬菜、水果、粗粮吃得少了;在电脑、电视前久坐不动的时间多了,而身体活动时间少了;抽烟、喝酒等应酬多了,户外休闲锻炼少了,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诱发“富癌”,本市癌谱正逐渐向发达国家看齐。
在诱发癌症的诸多危险因素中,与生活方式相关的危险因素最多,例如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缺乏锻炼等。专家认为,心理因素虽没有列入诱发癌症的原因,但也是很重要的间接因素。
甲状腺癌增速最快
甲状腺癌属于“富癌”。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间,北京增长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就是甲状腺癌,10年间增长了223.75%,而男性前列腺癌和女性的子宫颈癌紧随其后,增长幅度分别为200.54%和128.57%。
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通过对全市肿瘤发病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了2012年本市恶性肿瘤的发病顺位。其中,男性肺癌发病居第一位,其次是结直肠癌、肝癌、胃癌和前列腺癌,“富癌”居多。女性乳腺癌发病居第一位,其次是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及子宫体癌,前四位癌症皆为“富癌”。
癌症已成市民第一死因
季加孚介绍,2007年起,恶性肿瘤已超过心脑血管疾病,连续7年位于本市居民死因的第一位。目前,本市户籍居民中每4名死亡者中,就有1名死于癌症;2012年,本市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总数突破4万,达到4.03万人。
本市癌症发病呈现三个特点,第一,男性发病率(317.82/10万)高于女性(308.17/10万);第二,肿瘤发病以老年人群为主,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新发病例所占比例超过一半(50.58%);第三,城区发病率(342.66/10万)高于郊区(263.91/10万)。
相关新闻
世纪坛医院攻关三种癌症疫苗
北京世纪坛医院院长徐建立昨天做客北京城市广播时透露,该院正在对肿瘤治疗性疫苗进行科研攻关,目前主要研究大肠癌、乳腺癌及肺癌疫苗。徐建立坦言,距离真正临床使用还需近十年时间。
癌症在市民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了解,目前传统的癌症治疗基本上是内科药物、外科手术、放化疗。徐建立介绍,近些年,医学界越来越重视肿瘤的免疫治疗。2013年,学界已将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今后最有希望的第四种治疗方式。国内外在肿瘤疫苗的研制方面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国际上已有一些疫苗临床实验结束,还有一些疫苗已经投入到临床应用。例如2010年4月美国批准了治疗性前列腺癌治疗疫苗。此外,研制中的疫苗,既有针对某一种癌症,也有针对多种肿瘤的联合疫苗。
北京世纪坛医院去年和美国杜克大学肿瘤应用治疗中心合作共建“肿瘤治疗性疫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这是我国惟一一个以肿瘤疫苗研究为主的重点实验室。
徐建立表示,实验室主要研究的是针对大肠癌、乳腺癌、肺癌的治疗性疫苗,真正到临床应用还有一段比较长的距离,因为疫苗从研发到经过临床实验,再到真正上市可能要八年至十年的时间。
北大肿瘤医院医生都设二维码
患者“扫一扫”即知出诊信息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昨天做客北京城市广播时表示,为方便患者与医生沟通咨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给每个医生设置了专属二维码,印在各自名片上,患者用手机一扫就能将医生联络方式、出诊信息记在手机里。
很多患者早起排队挂号,其实只为跟医生咨询一两个问题,如果能电话咨询医生就能节省时间和精力。季加孚昨天透露,肿瘤医院近两年一直在搭建全媒体平台,利用网络、微博、微信方便医患沟通。医院目前已开通手机客户端,给每位医生设置二维码,印在出诊名片上,患者用手机一扫,即可知道医生的姓名、性别、联系方式、出诊、专业特点,方便患者咨询,随访。
季加孚表示,患者能随时与自己的医生联系,心理上就会踏实得多。有市民提出,医生平时有门诊、手术、科研等诸多任务,再要求医生在新媒体平台上跟患者互动,是否会分身乏术。季加孚认为,及时解决患者的疑问,会使医生治疗更加自如。而且,医生除了看病以外,病人的后期服务、对公众的健康教育科普宣传,也是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