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两性文化

冬泳健身价值巨大 必须严格遵循科学的方法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4-0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国家体育总局游泳中心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冬泳会员人数近20万,全国冬泳爱好者几十万,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近些年来,医学界有人把冬泳作为一种医治慢性病的手段,诸如镇静、镇痛、镇咳、利尿作用等。有研究表明,冬泳能够促使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快,有利于体内废物和毒素排出体外。同时,人体内各种器官得到合理锻炼,除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外,还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作用,活跃微循环。经常冬泳的人不易患感冒,对功能性心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胃肠病、哮喘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虽然冬泳有许多好处和巨大的健身价值,但冬泳时既要接触低气温和冷水的刺激,又要在水中进行运动,对人体的刺激非常大。因此,冬泳必须严格遵循科学的方法。如果常年不做身体检查,对自己的身体状况、疾病情况不了解,对冬泳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没有准确把握,或者运动量、运动方式不当,不但不会带来锻炼的效果,有时反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会发生意外事故。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冬泳。有严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肾病、肝病及糖尿病的患者;中耳炎、过敏性体质者、先天性心脏病人以及患有传染性疾病或有开放性伤口的人和酗酒者都不宜参加冬泳;女性月经期也不应游泳,否则有可能导致疾病突发或伤害身体;儿童由于正处于身体发育期,参加冬泳要注意适量,必须有成年人监护;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特殊,最好不要参加冬泳;患有精神障碍、癫痫等精神不健全的患者由于发病时缺乏自控能力也不适合冬泳。

  科学冬泳要求人们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要适时体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量力而行、确保安全。冬泳要结伴而游,切勿独泳,防止发生意外无人救护。入水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让身体逐渐入水,使身体对水温有一个过渡性适应,避免太强的突然刺激而引发心血管意外的发生。冬泳时泳友要保持合适的距离,避免互相碰撞,特别要防止冬泳时潜水和跳水。

  冬泳的运动量要控制在安全有效的范围内,不要盲目跟别人攀比在水中的冬泳时间长度和游泳速度。如果在水里时间过短,没有经受充分的刺激,就达不到锻炼的效果。一般来说,刚下水时体温迅速下降,会感到发冷,随后皮肤发红,体温开始回升,感觉温暖而舒适,这时离水上岸,一般会感到比较轻松适意。如果继续接受冷水刺激,等到身体打寒战、手脚发麻,就已经是运动过量的表现,这样极容易损伤某些器官和组织。冬泳前后绝对不要喝酒,喝酒会加快皮肤的散热,容易受凉,泳后加重心脏的负担,而且酒精也会影响神志,容易发生危险。冬泳后应注意保暖,上岸后,应用干毛巾擦干身体,到身体发红为止。然后,迅速穿好衣服,慢跑或原地跳动,直到体温基本恢复。冬泳后切忌马上进入高温的房间、烤火或者洗热水澡。

  冬泳常见意外的急救

  冬泳常见的意外危险主要有皮肤划伤、抽筋、溺水等。

  皮肤划伤:如伤口很小,及时用干净毛巾包扎后去医院做处理。如伤口出血量大,应于受伤部位上部用毛巾、手绢等适当扎紧,减缓出血,包扎伤口后,尽快送医院处理。

  抽筋:发生小腿抽筋时,一定不要慌张,可以用仰泳姿势仰卧水上,用手扳住抽筋腿的大拇指,用力向身体方向拉,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腿的膝盖上,帮助膝关节伸直。一次不行,可连续做几次,可以缓解。发生抽筋后,下一次冬泳时往往容易习惯性抽筋,应减少冬泳量以恢复。

  溺水:发现有人溺水后应及时抢救上岸,如果呼吸心跳停止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如果生命体征平稳,要保持呼吸道通畅,用手指清除口中杂物,让其呼吸道保持畅通。以上情况均要同时呼叫120现场抢救。

  在生命体征平稳下,可根据适当体位进行控水,即把其喝入大量的水排出体外。方法:抢救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起,将溺水者俯放在屈起的大腿上,颤动大腿或挤压溺水者背部,使呼吸道内积水倾出,如果没有水排出,立即停止。如果喝入的水量不大,不必做控水。然后立即送往医疗机构,请医师做处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