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加强自我保健认知
“现代社会许多致死致残的疾病归根到底就是生活方式疾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李晓光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称,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疾病等都由可避免的不良生活方式造成,如不健康的饮食、缺乏锻炼、吸烟和过量饮酒。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表示,在人类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中,遗传占15%、社会占10%、医疗占8%、气候占7%、生活方式占60%。国际自我保健基金专家共同呼吁,公众需建立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由过去对疾病的消极应对转向积极的自我保健。
自我保健,不但与中国中医学中“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不谋而合,也符合现代医学中“预防医学”的精神。其基本思想在于在疾病出现临床表现之前就进行干预,阻止疾病状态的出现,而不是等疾病发生了才被动的救治。
专家建议公众从自我保健的角度出发,精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比如,老年人可以通过每天练习一个小时太极来进行自我保健,这是一种比较和缓的运动;而青少年则可以选择长跑、球类运动,但是运动时间应该尽量控制在40分钟左右。
同时,为了保证人体的正常代谢,应注意膳食均衡。建议成人一天喝水不应少于500毫升,限制高脂肪食物。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争取做到少盐、多醋、少糖、少肉、多果、多菜等。
“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手段配合自我保健,比如科学的运用保健知识、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品质保健品作为辅助等等。但最重要的就是不能盲目跟从,一定要讲求科学、理性的进行自我保健。”在一次学术论坛上,世界自我药疗产业协会主席、国际自我保健基金理事长郭振宇表示。
郭振宇倡议设立的国际自我保健日,旨在促进公民的自我保健意识,从而让越来越多健康积极有责任感的公众取代消极的病人。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