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老、小”心理创伤大 干预方式要“对焦”
芦山地震发生后,除了生命的营救和物资的援助外,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灾后心理救援”。“灾后心理救援”究竟如何开展?有哪些作用?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的三位专家在做客人民网时指出,灾后老人和儿童心理问题更加突出,不同年龄不同人群的心理援助,需要对症下药才有效。
心理援助工作环环相扣
北京安定医院心理危机干预与压力管理中心主任西英俊在介绍灾后心理援助的工作内容时指出,各项工作需要一环扣一环,联系十分紧密。
第一,进行充分了解。对灾区民众的心理进行评估非常重要,这种评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做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评估,而是要充分了解情况。了解灾区民众当前的心理状况,主要从情绪、行为、认知这方面,做出快速有效的判断。
第二,开展心理急救工作。急救是国际国内公认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在灾后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需要采取非常必要的救援措施。
第三,对重点人群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第四,不同机构相互合作。在了解情况基础上迅速与当地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各地心理研究队伍进行工作汇总,然后再进行任务分工,制定计划,比如制定相互上报的机制等。
第五,进行健康宣教。配合当地参与救援人员进行培训工作。后期还需要再进行后续评估,对心理干预的效果了解清楚。
救援对象可分为四个等级
北京安定医院急诊科主任朱辉介绍,灾后心理救援的人群涵盖的比较广,所有受灾区域有心理问题或者有心理服务需求的人,都是救援对象。按照前卫生部办公厅颁发的紧急心理救援指导原则,根据救援对象的需求程度、轻重缓急可以划分为四个级别。
第一级主要是幸存者。心理救援会从第一级人员开始然后逐级展开,主要对象是在灾难中出现比较严重应激反应的人员,甚至出现明显精神异常的人员,比如伤员、死难者家属,这是最需要进行心理援助的群体,以及一些弱势群体,比如老人、儿童等。第二级是目击者,参与救援者,比如消防、武警、医务人员等,还有目击灾害的受灾民众,他们没有受伤,或者没有亲人的伤亡。第三级是跟一二级相关的人员,比如他们的亲属。第四级是参与救援的后方人员,比如后方志愿者、服务人员等。
老人孩子的心理问题更突出
北京安定医院儿科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崔永华在谈到具体的救助方法时指出,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心理出现问题严重的在灾后可能出现创伤和应急障碍,也可能导致生命的丧失。情绪有了问题之后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安定。
此次地震后,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更突出一些,而且不同年龄不一样。老人都是以恐惧、焦虑、失眠为主,8岁以下的孩子多数以食欲下降,做梦常惊醒为主,8岁以上的孩子多数以担心未来学业如何安置为主。另外性别有差异,女性的心理问题出现率更高,多数以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情感比较脆弱,容易哭泣。
做心理干预的时候也是根据不同的年龄人群,根据不同的症状特征,设置不同的干预方式。不同年龄采取干预手段和技术可能不同,比如对孩子更多的采取一些游戏治疗、绘画治疗、音乐治疗等适合孩子的干预方式。对老人可能除了心理治疗之外,必要的结合一些药物治疗,因为他们失眠的很常见,有许多时候需要一定的睡眠药物,结合心理干预效果更明显。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