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狂们请注意!饥饿劳累都将加重胃黏膜损伤
去年底,更新后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正式出台,共识规范了慢性胃炎的治疗,认为慢性胃炎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主任曾志荣教授在解读共识时表示,慢性胃炎的症状常不典型,因此需和消化性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胆道疾病等相鉴别,必要时可通过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组织检查来确诊。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在胃的分布部位,结合可能的病因,将慢性胃炎分成非萎缩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该病发生于各年龄段,十分常见,男性多于女性。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大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无症状,有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曾教授介绍,广东省慢性胃炎患者不少见,但病史常不典型,症状并无特异性,体征较少。临床上主要根据病人的症状如饭后上腹部饱胀、疼痛等,可怀疑有慢性胃炎,该病需和消化性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胆道疾病等相鉴别,必要时可通过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组织检查来确诊。
哪些物质会刺激损伤我们的胃黏膜呢?曾教授表示,非常普遍!他介绍,外源性刺激包括不当食物,如酒精,辛辣、生冷、过烫、过硬的食物,它们进入胃内,常常刺激胃黏膜,引起不同程度的损伤;药物,特别是解热镇痛消炎药,极易导致胃黏膜损伤。内源性刺激主要是胃酸,胃酸常在饥饿、压力大、劳累、生活无规律等情况下分泌增加。“这些内外源性刺激损伤胃黏膜,我们就会感到胃痛了。”
新版共识中认为胆汁反流是慢性胃炎的病因之一,有结合胆酸作用的铝碳酸镁制剂可增强胃黏膜屏障并可结合胆酸,从而减轻或消除胆汁反流所致的胃黏膜损害。曾教授指出,胆汁反流增加胃黏膜腺体萎缩风险,胆汁反流的时间越长、次数越多,胃炎的病变程度则越重。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