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幅油画 油画底色决定幸福感强弱
近期,中央电视台每天黄金时段都会播放一组在街头随机采访寻常百姓的镜头,共同的问题都是“你幸福吗?”回答者虽然面对镜头会感到有点突然,也根本来不及细想,但他们的即兴回答却展现了五花八门的幸福观,由此也引发了网上热议……
面对央视“你幸福吗”提问,专家将如何作答?国内著名精神医学专家、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副会长王高华教授认为,幸福观属于心理学范畴,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同境遇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缺衣少食的人,会觉得吃饱穿暖就是幸福。担惊受怕的人,会觉得安全就是幸福。疾病緾身的人,会觉得健康就是幸福。离乡别土的人,会觉得一家团圆就是幸福。工作有追求的人,会觉得成功就是幸福。
王高华指出,被调查者的回答虽然各有不同,但大体上反映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关于人生需要的几个层面,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因而可以对幸福作这样的概括:幸福就是人对于自身需求的适度满足或预期满足而产生的心理满足感。
从物质层面到心理层面再到社会认同层面,人的需求具有时代性,更有个体差异与动态性。由于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一样,每个层面上的幸福基点也不一样。王高华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捡破烂的老人突然得到了一大堆旧报纸,也许,在衣食无忧的人眼里,这堆旧报纸毫无用处,然而,在捡破烂的老人看来,这意外惊喜会让他觉得一天的辛苦有所值,会让他觉得很幸福。
在旁人看来,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毫无幸福可言,但从需要层次论而言,每天卖报纸有收入,满足了他的物质需求,准确地说是满足了其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如果天天都有收获,他就会感觉很幸福。
捡破烂的也有幸福
王高华说,当人的物质基础(生理、安全)满足后,我们就期待满足感情、自尊和尊重的需求。我们需要爱,需要家庭,同时我们寻求社会地位,满足我们作为人的尊严。马上到年终了,如果在奖励1000元现金或先进工作者之间选择其一,我想清洁卫生员大多数会选择1000元,干部、知识分子还是会选先进工作者。因为前者需要物质保障,后者需要自尊与社会认同。
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很多人的生理、安全、感情、自尊都获得了满足,比尔盖茨、李嘉诚们为什么还是在努力工作?那就是自我实现,达到一种心理上的最高、最充实的满足感。
每个人都有生理、心理、社会的需求,需要从物质、情感、社会认同中得到满足。亿万富翁也有苦恼,绝不是矫情,他在自己的生活中也有希望得到而未获得的东西。物质上的富足可以带来一定的满足感,但不是生活的全部。如果情感不满足,社会不认同,拥有再多的金钱,幸福也会打折扣,有人认为富翁可以什么都不做,肯定很幸福。事实上,富有人群中的抑郁症患者并不少见,王高华就接诊过不少这样的病例。
亿万富翁也有苦恼
“你幸福吗?”遭遇各色回答
一位正在排队的大学生与央视记者的对话受到网友热捧。“你觉得幸福吗?”“幸福啊。”“你觉得幸福是什么呢?”“每天把该做的事做完之后,舒舒服服地玩就是幸福。”“最想要什么?”“女朋友!”“那最坏的事呢?”“最坏的事是接受你采访,队被人插了”。
一位山西清徐县北营村务工人员,在面对记者提问时,首先推脱:“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问我。”记者继续追问道:“您幸福吗?”这位务工人员上下打量了一番记者,然后答道:“我姓曾”。 还有一位73岁捡瓶子的爹爹回答:“我耳朵不好。”
记者在街头、田间随机向民众发问。被调查的对象,从农民到工人,从老人到小孩,一应俱全,被问者大多回答自己是幸福的,但对“幸福是什么”却人人言而不同。有的说是吃饱穿暖,有的说是腰包有钱,有的说是身体健康,有的说是两情相悦,有的说是一家团圆,有的说是不担惊受怕,有的说是不受欺侮与歧视,有的说是受到赞扬,有的说是实现了自己追求,如此等等。
随后,“幸福是什么”在微博上引发了热烈讨论。更有网友调侃:幸福就是有大房子,有名车,有美女,有钱花。也有人觉得:开宝马的富翁也有苦恼,捡瓶子的爹爹也有幸福。
为何现在都市上班族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不幸福?王教授说,其实这是一种职业倦怠。工作其实需要有适度的工作压力,这样才会在解决问题后更有成就感。在工作以外也应该有自己的娱乐方式,改变一下生活方式。
“快乐是感性的,幸福是理性的,没有绝对永久的幸福。”王高华打了一个比方:如果把幸福感比作一幅油画,。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同样的社会条件下,有人感到快乐,有人却感到不快乐,这固然与各人的具体处境有关,但许多时候,是由于不同的心境所致。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不宜私欲膨胀,而应该保持健康的心态,积极,向上,乐观,豁达,“让自己变成一块幸福的磁铁”,笑对人生,享受生活的恩赐。
相关阅读:
>>调查:“与父母临近但不同住”家庭幸福感最高
>>调查显示涨工资最能提升幸福感 健康位居其次
>>四成以上中国女性缺少性福感 担心怀孕成主因
>>成人幸福感和金钱成绩无关 儿时人缘好长大更幸福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