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穿衣法则不靠谱 专家:裹得越紧可能会更冷
近日全国各地迎来极寒天气,市民对冬装保暖效果的要求提高。怎么穿衣更暖和?为什么有人感觉“裹得很紧反而更冷”?据专家表示,保暖的前提是尽量保持衣服内的空气层,让密闭空气来减少热传导;而网上流传的“穿某类衣服相当于多少温度”的所谓“暴强穿衣法则”并不科学。
网传“穿衣法则”不靠谱
“较厚羽绒服相当于9℃,薄款羽绒服是6℃,稍厚弹力絮棉衣5℃,厚羊毛衫4℃,棉背心4℃,薄外套3℃,厚棉毛衫2℃,薄棉毛衫是1℃等,若温度为22℃,那么给孩子穿件短袖T恤加件薄外套就可以:22+1+3=26。”
随着气温骤降,这条“数字化穿衣法则”在微博上被广泛转发。该“法则”是杭州一位中医人士所总结,其大致思路是:当气温下降到某个温度时,加穿的那件衣服(以加穿后体感舒适、不冷为准)就相当于这个温差。这种说法是否科学?衣服是否能代表温度?记者进行了两次实验。
升温实验:
室内温度9℃、无风状态,记者将实验温度计分别包裹进羽绒服、棉服、羊绒衫、厚棉毛衫(保暖秋衣)里,各15分钟。
结果显示,升温幅度均微乎其微,只有羊绒衫环境下实验温度计升温超过1℃,大约为1.5℃,其余衣服环境下的变化很小。
降温实验:
鉴于升温实验的结果不明显,记者在同样室温为9℃的无风环境下进行了第二次实验。这次先用热水将实验温度计的指针定格在40℃,再分别包裹在羽绒服、棉服、羊绒衫、厚棉毛衫里,各10分钟。
结果显示,试验温度计在羽绒服、棉服、羊绒衫、厚棉毛衫环境下的温度分别降至12℃、11℃、13℃、10℃,且均大于室温9℃。
实验结论:
在室内低温、无风环境下,衣服让实验温度计较明显升温的设想没有成立,衣服能在减缓降温中起到一定作用,其中羊绒衫的保温效果相对更好,“穿衣法则”中用数字代表某类衣服保温性的说法并不科学。
让密闭空气来保暖
据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现从事羽绒服相关工作的业内人士汪洋介绍,衣服的保暖性与材料的含气量、透气性和厚度有关,穿衣能保温主要是通过降低热传导来实现的,衣服层间的热传导由衣料中原料纤维的导热系数和其间空气的导热系数共同决定,而空气是可利用材料中导热性最低的,因此保暖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穿含有较多空气的衣服;并保持这些空气。
他举例说,羽绒服通过密封性好的面料和填充的羽绒共同构成了一个保暖的空气层,这和空心砖的保温原理类似。羽绒具有蓬松、多孔、含气量高的特点,新羽绒服比穿过很长时间的羽绒服更蓬松,所以更暖和,但并非羽绒越蓬松保温性越好,有一定限度。
裹得很紧并不暖和
“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暖和。”汪洋说,有时候将两三件外套穿在一起,又裹得很紧,保温作用反倒不明显,会让人觉得更冷,这是因为衣服夹层之间的空气变得很少,失去了那个空气层,热传导加快。
果壳网网友、户外达人“_whyCD”对此形容说,这就像过河一样,如果河中间有很多浅滩(好比空气层),你要重复“游一下爬一下跑一下”这个过程才能到对岸,如果没有浅滩,就直接游到对岸了。
汪洋建议,贴身穿薄而软的衣服,中间穿蓬松而保暖性高的衣物,外层穿防风防水的衣服;并且尽量系紧领口、袖口和下摆,减少衣服内的空气对流,其中领口处的热量散失相对最大,因此最好戴一条围巾保温。不能顾头不顾脚。在戴上帽子以减少头顶热量散失的同时,最好穿一双底子厚的鞋,避免“寒从脚下起”。
网友声音
冰蓝樱子:我的穿衣法则就是冷了就多穿点,热了就少穿点。
鹑觚游子:根据自己体质及温度变化,天冷时在穿衣的基础上决定加减,体寒多加一件薄毛衣,体暖稍减一件衬衣。
vivian9399: 那么水貂、皮草、皮羽绒呢?
大胆刁铭:那身穿不知道多厚的脂肪衣怎么算呀?
___威威:我就觉得那个法则不对,如果对,我现在最少穿4件羽绒服。
牛庄子:按这个法则,那我要穿三件厚羽绒、两件厚羊毛衫去挑战零下9℃。
相关阅读:
干燥寒冷呼吸道患者增多 提醒老人儿童需防护
忽冷忽热温差大 老人三次进出空调房突发脑梗塞
忽冷忽热感冒来袭 专家称勿盲目用药伤脾伤胃
冬季寒冷易发脑血管病 男子玩游戏冻出脑梗塞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