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肠癌20年翻了10倍 倒金字塔饮食成诱因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大肠癌的患病率为10/10万,而200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这一数据已升至94.2/10万,20年间翻了10倍。武汉市第八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陈继贵指出:大肠癌发病率的持续升高,和餐桌上食物结构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他介绍,健康的饮食是“金字塔”式结构,高脂、高蛋白、低纤维饮食,增加了胃肠道负担,肠道疾病高发,成为大肠癌一大诱因。
陈继贵指出,除了不良饮食习惯外,导致大肠癌的诱因还包括环境因素、运动减少、遗传因素和烟酒等不良嗜好。
哪些人容易患大肠癌
有大肠癌或其他恶性肿瘤
家族史,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生活不规律,长期便秘的人群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此外,慢性结肠炎、大肠息肉、大肠腺瘤、血吸虫病也增大了患大肠癌的风险。
陈继贵介绍,早期大肠癌治愈率可达92%,而一旦发展为晚期,5年生存率低于7%。由于大肠癌初期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临床八成以上患者确诊时就是中晚期。
怎样发现大肠癌?有5个信号要引起警惕。一,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便秘、或便秘与腹泻交替;二,大便带血,一般为鲜红色或果酱色;三,肠梗阻伴随腹痛,很可能是肿瘤堵塞了肠管;四,腹部肿块,常见于右侧,有可能是生结肠癌的信号;五,全身衰弱:贫血、消瘦、乏力、发热,甚至呈现出典型的双目呆滞、面黄肌瘦的“恶病质”面容。
陈继贵提示,超过40岁的人群,每年应做一次大肠癌筛查。中国50%以上的大肠癌发生在直肠,而80%的直肠癌属于中低位,靠近肛门,因此肛门指检是最简单有效的检查方式。此外,粪便检查也是一种常用的初筛手段,提供早期诊断的线索。肠镜检查能够清晰地观察全部结肠,最终确诊或排除大肠癌。这三项检查,都可作为每年一次的体检项目。
大肠癌发病周期长前10年间
抓住任何一次机会就可以早发现
2005年,阳逻新堤村46岁农民林某参加武汉市八医院组织的免费大肠癌筛查,发现大便有隐血。因为家境贫困,便没有进一步做纤维结肠镜检查。2007年,大肠癌筛查工作组再次来到新堤村时,林某已便血数日,结肠纤维镜检查确诊为大肠癌晚期。术后三年,癌症复发和转移。
同样是2005年大肠癌筛查中发现的,50岁的周某筛查后进一步确诊检查查出了早期大肠癌,立即接受了手术治疗。她至今健康地生活着,没有发现癌症复发和转移的迹象。
陈继贵介绍,大肠癌发病周期比较长,从癌细胞发展为直径1厘米的肿瘤约需七八年,到出现临床症状需三五年,发展到晚期还要三五年。前10年里只要抓住一个机会,就能够早期发现。但遗憾的是,大肠癌筛查并未列入常规体检项目,多数人也未意识到筛查大肠癌的重要性。
从2005年开始,陈继贵带着他的团队,走进武汉、潜江、荆州、洪湖、松滋、襄阳等多个县市,入户开展免费大肠癌的筛查工作。筛查惠及20万人,检出几十例大肠癌,并将大肠癌的防治知识带到了千家万户。
心语
入户进行大肠癌筛查过程中,能够明显感受到,很多老百姓对肿瘤筛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有居民称,糊里糊涂地生活蛮好,万一查出来什么不好的结果,反而更难受。要知道,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唯有积极应对,才能掌握与病魔斗争的主动权。
陈继贵 武汉市第八医院肛肠外科主任。擅长大肠癌、甲状腺肿瘤、乳腺癌诊治。其改进的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技术,为许多患者解除了腹部挂粪袋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主持湖北地区大肠癌筛查工作,10年间筛查20万人,被称为“湖北早期大肠癌筛查第一人”。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