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如何自救
每一次暴雨后,全城都在反省市政排水设施是否通畅、如何通畅。而“7·21”特大自然灾害中,多条鲜活的生命逝去,也让更多人反思:我们在现场应怎样去对伤患者进行急救?
急救专家指出,因灾死亡的人中,多为心跳呼吸骤停,若及时得到心肺复苏救治,就能提高生存几率。但遗憾的是,根据北京市红十字会调查统计,目前95%以上的居民缺乏相应的急救技能。
灾难中死因多为心脏骤停
“7·21”特大自然灾害中癫痫病医院,多条鲜活的生命逝去。据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通报,“7·21”暴雨中罹难者多为溺水身亡,其次是触电、房屋倒塌、泥石流等原因。
丰台区红十字会救护培训部部长朱莉华分析说,暴雨灾害中,超过2/3的人因溺水死亡,而溺水后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呼吸阻碍,导致心跳呼吸骤停。而触电、雷击、泥石流等灾难,最终导致死亡的原因,也多是心跳呼吸骤停(心脏骤停)。
这时,如果旁边的家人、亲友,或周围群众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及时施救,就有可能维持伤(病)者最基本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和血压等,提高其生存率。
但遗憾的是,北京市红十字会调查统计,目前,95%以上的居民缺乏正确的急救技能。很多病人、伤员因得不到及时正确的现场处理,导致死亡或损伤加重。
十分钟后抢救成功率几乎为零
急救专家解释,心肺复苏,是指现场救护者为心脏骤停患者施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技术。这样做可以为患者建立临时的人工循环,保证心脏、肺、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急救医学实践表明,心脏骤停抢救的最佳时间是在最初的4分钟以内,成功率能达到80%。延长一分钟,成功率就下降10%;如果超过10分钟,成功率几乎为零。因此,心肺复苏应尽早实施,因为人脑细胞对缺氧最敏感,如脑细胞超过4分钟无氧供应,就可能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
心肺复苏 生命的抢救“密码”
心肺复苏如此重要,那它是如何进行的呢?昨日,本报记者随丰台区红十字会救护培训部的资深急救讲师杨沙娜和马进,现场演示了心肺复苏的全部环节,解读生命的抢救“密码”。
第1环节
在灾难现场,判断心脏骤停的两个主要指标:意识突然丧失,对呼唤、拍打等各种刺激均无反应;无呼吸或仅仅是濒死样喘息(倒气)。
杨沙娜说,如果出现上述现象,在紧急呼救后,应立即对患者进行现场徒手心肺复苏。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