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行业乱象调查:“零基础”也能开张执业
“我最近因为家庭矛盾,心情特别不好,失眠、厌食,什么事情都不想干,甚至连工作都耽误了,我是不是精神出问题了?”日前,当记者以同一个问题咨询本市多家心理咨询机构,得出的结论却大相径庭,有的表示“初步诊断为抑郁症”,有的说是“属于非理性不平衡,是一种心理不正常”。还有的说“这是遭遇挫折的正常反应,没什么大问题”。治疗方法和费用也是差别极大。
现代社会人们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出现心理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求助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也一度成为最有前景和人员最紧缺的行业。如今,本市的心理诊所和咨询室越开越多,档次规模不一,治疗方法各异,价钱也越标越高,其可信度却令人生疑,记者通过暗访发现了心理咨询行业的种种乱象。
落脚小区
隐蔽难找称是“国际惯例”
通过电话预约,记者来到海淀区一个住宅小区,预约的这家心理咨询室就在小区深处一栋居民楼的4层,如果不是在电话中详细问清了地址,一般人很难找到这个地方,因为无论是楼门外还是这个单元居室的门外,没有任何标志表明这里有家心理咨询室。
这是一套中等装修的两居室,被隔成了三间屋子,每间小屋摆设有简单的桌椅。门口有张办公桌,上面摆着电脑,一个20多岁的女孩在值班,主要负责接电话和预约。“你们这个咨询室怎么开在居民楼里?”“这个小区是商住两用的,可以经营。”“为什么不挂牌呢,这也太难找了吧?”“这个是我们这个行业的国际惯例,不挂醒目标牌, 不开在闹市街面,主要是为了保护咨询者的隐私,很多人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也不想让别人看见自己求助心理医生。”女孩回答得十分纯熟。女孩办公桌旁边的墙上挂着工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执照上写的机构名称是“咨询公司”,但经营项目中并未看到“心理咨询”的字样。
女孩给记者介绍,他们这里一共有四名心理咨询师,轮流值班。“全都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有证书的,很有经验,我这里有照片和简介,你可以挑,挑自己看着顺眼的,这样咨询效果会更好。”在事先的电话沟通中,这个女孩曾断言记者的症状“初步诊断为抑郁症”,可见面后她表示自己并非咨询师,而是“咨询师助手”,她的诊断依据是“我们这里接待过不少您这种情况的,大多数都是轻度或者中度抑郁症”。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