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公布“北京市癌症地图” 朝阳区发病率高
季加孚的肿瘤登记分析团队不到10人,却做着国外上百人才能做到的事。来自138家医院,超过50多万条患者信息,逐个进行比对分析,找出癌症的新发病例并做出专业的分析。一个简单的新发病例数据,需要全体工作人员10个月以上默默的统计。
30多年间,癌症一路飙升,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已占据前三甲。1978年,北京城区仅6000多人被诊断为癌症,而到2010年,猛增到3.7万,每天有约104个新癌症患者。而且与激素水平相关的癌症如乳腺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上升势头尤其迅猛。
2010年,季加孚和他的团队绘制了“北京市癌症地图”,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危险程度,颜色越深,意味着癌症发病率越高。我们都在走西方的老路,明知道前面有个坑,还非得往里跳,北京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曾感慨。
北京每年有多少人得癌症?
最新、最准确且最权威的答案是3.7万余人,平均每天约104人,这是2010年的数据。
这一信息来自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以下简称肿瘤防办),鲜为人知的是,这个设立于1976年的研究机构,挂靠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不到10个人的团队每天都在干同一件事——搜集全市所有癌症病例,分析病因,寻找规律。当36年的数据呈现在记者眼前时,一部当代都市癌症图谱一览无余。
138家医院,总计50万份病例信息,别看就是这么几个干瘪的数据,数据的背后,是我们对每个病例的反复分析核对和确认
从1976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整整36个年头。位于北京西三环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不太大的院区里,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几个大字被固定在一栋楼的楼顶上,显得格外醒目。领导班子也规格颇高,北京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任所长,并且兼任北京市肿瘤防办主任,拥有丰富统计数据经验的王宁任担任副主任,负责肿瘤防办的日常工作。
这是一段奇妙的数据之旅
北京市户籍患者在全市138家二级以上有肿瘤接诊资质的医院看病或者住院后,医院就会将其个人情况、诊断和治疗等详细信息通过内网上传到北京市卫生局,其中肿瘤患者的信息会被北京市肿瘤防办的工作人员每月定期下载。年均十几万条的数据被对比分析,哪些是以前的旧病例,哪些是新发病例,哪些是外地患者,都会被初步筛查出来。
“你看这张癌症图谱,除了海淀区外,其他几个城区的颜色都很深,癌症发病率都比较高,最多达360例/10万以上。”王宁指着2010年北京市各区县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地图跟记者解释。不是说海淀就比其它几个区安全,海淀的高校学生较多,人口趋于年轻,患病风险也低,当然,也不是说住在郊区就一定安全,昌平是郊区,但各种类型癌症总体的发病率不比城区低。对于未来癌症的发展态势,王宁忧心忡忡。癌症是一个战线拉得很长的慢性病,就像竹笋的生长,如果不加以控制,总有一天会迎来“井喷期”。
形势的严峻从领导来访也能看得出来。“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来研究所调研,带来的团队非常庞大,不仅有专业研究人员、政府官员,甚至连财务都带过来了,问我们是否需要经费的支持”,王宁回忆,“领导现在对肿瘤防控形势的严峻性都有很清醒的认识,这或许让老百姓从一个侧面也看到了逆转的曙光。”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