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两性新闻

医务社工普遍缺乏归属感 因无专门职业类别设置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4-0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医生的助手、护士的伙伴、患者与家属的朋友——这一医务社工的角色定位,正逐渐被人们接受。但由于我国医务社工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医院处于无岗、无人的状态,而且绝大多数在岗医务社工由医护人员转型而来,专业水平不高,由此总体情况并不容乐观。昨天,由上海市东方医院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两岸三地医务社会工作与医院志愿者服务实务研讨会”在沪举行。与会专家建议,针对目前医疗纠纷增多、医患矛盾突出的现状,应尽快建立医务社工制度,搭建沟通理解的新桥梁,为医患关系注入“润滑剂”。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继同教授介绍说:“我国现行医疗卫生体制与医疗服务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可能影响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刘继同指出,这就要求医学模式真正地实现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事实上,由于医学人文关怀严重滞后等因素,患者很难得到令人满意的身心关怀。

  “而这些‘非医学诊断和非临床治疗’服务正是医务社工人员的职能所在,他们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摆脱许多承担不了的工作。”中国医院协会医务社工与医院志愿者专委会副秘书长、浦东社工协会副会长、医务社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孟馥主任医师说了一个实例:东方医院的社工在病区巡访时,得知一老年患者担心肠癌切除造瘘回家后难以自我料理,便主动与患者沟通,并联系该院同样是造瘘的义工,上门手把手地教会他自我护理,化解了家庭矛盾。

  医务社会工作在世界上出现以来,已有百余年历史,成为医院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和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医院被要求按其规模比例配置相应数量的医务社工,并且这项工作已渗透到患者的入院评估、出院评估、治疗评估等程序中。此外,这些地区大都建立了医务社会工作的资格认定、职业注册、职称管理与考核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政策法规。

上一页12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