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两性新闻

申城癌症患者尝试“抱团”疗伤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4-0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一场特殊的葬礼5日在上海福寿园公墓举行。除了7位逝者的家属来此为亲人送行外,来自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的一千余名没有血缘关系的癌症患者也相聚于此,献上最后的祝福。

  当天,7位逝者的骨灰都以花坛葬的形式,埋藏在姹紫嫣红的花丛中。“我觉得大家是因为爱而聚集在一起,所以父亲最后选择花坛葬,他希望以另外一种方式跟大家在一起,”刚刚安葬了父亲骨灰的毛先生动情地表示,“我认为癌症俱乐部是个很好的组织,能够让父亲这样的癌症病人感受到爱。”

  自2005年以来连续八年,每逢清明节申城癌症康复俱乐部成员们便相聚在一起,为已故成员集体追思,迄今共有近六百位病友长眠于此。而选择以花坛葬这种方式安息,则已经成为俱乐部的传统。上海癌症康复俱乐部会长袁正平表示:“花坛葬它只要0.08平方米就可以安葬,八年前我们俱乐部率先在全国社会组织中实践节地环保的安葬,这是我们成员们对社会作出的最后贡献。”

  1989年,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在上海一条不知名的弄堂里成立,成为中国首个互助互救的癌症患者团体。经过二十余载的发展,俱乐部如今拥有一万两千余名会员,21个成员分支机构、300多个活动小组,10个按病种的康复指导中心以及一个由康复后的患者组成的艺术团。

  俱乐部每月都会举办活动将会员们聚在一起,通过专家健康讲座、体能训练等方式辅导会员们对抗病魔。同时俱乐部相信,在心理治疗方面,同病相怜的癌症患者彼此之间的鼓励要比医生、家人更为有效。因此作为对医院常规治疗的一种补充,俱乐部积极组织远足旅游、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会员们“抱团”面对疾病,分享治疗心得,相互给予鼓励和安慰。通过集体疗伤这种做法,如今俱乐部会员的生活质量正不断提高,五年生存率超过70%以上。

  袁正平表示,俱乐部希望通过病人之间互相激励、相互关心,帮助癌症患者们走出阴影,走出困境。他同时透露,上海每年新增癌症患者4万8千人左右,同时每年死亡约3万2千人。

  龙年春节期间,俱乐部还携手江浙一带的艺术家,为一万余名癌症患者举办了一场“草根”春晚,40多位癌症患者担纲了晚会的主力演员。而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俱乐部50名会员组成志愿者,帮助外地癌症病友参观世博。

  接受记者采访的方女士容光焕发,精神良好,丝毫看不出已经罹患癌症4年。她告诉记者:“我参加俱乐部的活动已经四年了,在这个大家庭里认识了好多朋友,自己的身体状况比以前好多了,现在可以像以前一样正常地生活,觉得生活很开心。”

  这群面临着死亡威胁的不幸群体,顽强地通过“抱团”疗伤这种方式,探索癌症康复新模式。(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