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两性新闻

基层医院招聘难调查:大学生称待遇低发展空间小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4-0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去年,急需二十多名医学专业大学生的河北省赞皇县医院,只招到了一人。面对如此“成绩”,院长王国军头疼不已。王国军想不通,不是说大学生就业难么?为何院领导直接去大学生家里做工作,都招不到人?

  张惠娟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大三学生,三年来的每个毕业季,她总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或参与大医院数十选一的应聘竞争;或放弃本专业考公务员、应聘其他工作;更多人为避免就业压力出国、考研……师兄师姐们的遭遇,让她感到了就业的压力。

  一方是求贤不得,一方是愁于就业。卫生部部长陈竺曾称,随着医改的深入,一些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其中,“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的问题尤为突出”。

  究竟什么原因导致这个行业中的人才既“富裕”又“短缺”?

  基层医院的尴尬:硬件好了,病人多了,医生不够了

  农历新年刚过,河北唐山某镇中心卫生院变得更加忙碌。搭着新医改的顺风,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几年来得到了更新。同时,新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了更多的农民,让老百姓看病能够报销到更多钱。面貌一新的医疗环境,让不少老百姓恢复了就近就医习惯,医院的就诊量也不断增加。卫生院虽有40个床位,但也架不住每天约百人次的就诊量。床位平时几乎满员,遇上高峰期还需增加。

  但从事医疗工作20年的主治医师老陈,在每天的忙碌过后,总有着自己的忧虑:20年后,谁来给乡亲们看病?

  老陈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该卫生院全部工作人员约有六十人,其中正式医护人员只有16人,大部分年龄集中在36~42岁。让老陈不安的是,36岁以下的正式医护人员只有两人,也是十年来仅有的两名大学生。

  老陈告诉记者:“我们这里卫校毕业的人倒是不少,但都从事一些配药或其它事务性工作,没有资格和能力承担医护工作。”

  这“新来”的两个大学生,一名是华北煤炭医学院(现为河北联合大学——记者注)毕业的专科生,是因‘大学生村医’政策分配而来。另一名至今还是临时工的编制。老陈担忧道:“现在我还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在这里长呆下去。所以我担心,将来没有人接替我们的班。”

  缺新医生的不只是乡镇卫生院。

  赞皇县医院院长王国军,在被问及县级医院招大学生是否困难时,语气激动地说:“对!对!对!你们媒体赶快呼吁呼吁,让人事部门的政策向这边倾斜倾斜,解决一下基层的问题!”

  据王国军介绍,赞皇县医院从医改施行后到现在,在硬件上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医务人员的数量就愈发显得捉襟见肘。“现在医院就缺一本二本的医科毕业生,本地的大学生考出去都不愿意回来。”

  王国军把见到的每一个学医的大学生都看成宝贝疙瘩。

  “招人我都是亲自去,去年只来了一个潍坊医学院的学生,所以今年我正在加紧做工作。我现在还在与一些院校接触,看是否能招聘到更多的毕业生。”他说。

  一位河北医科大学的三年级研究生告诉记者,像王国军一样为搜罗人才而奔波的县医院院长,在毕业季的医学院里屡见不鲜。

  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禄生更是认为,基层医院“招人难”和基层医生“断层”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11年12月6日的一次会议上亦发言称: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的背景下,“2010年,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14.3%,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仅占3.9%。在许多乡镇卫生院,可胜任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严重缺乏,许多正常业务工作不能得以开展,所配置的一些医疗设备也不能充分发挥效能”。此外,卫生人才分布的城乡、区域差别明显,“吸引和稳定基层卫生人才的保障措施亟待加强”。

  陈竺称,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一些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其中,“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的问题尤为突出,已成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制约因素”。

  大学生为何不愿去基层医疗机构

  学医的大学生为何宁愿继续躲在象牙塔里,也不去基层医院工作呢?

  中国青年报记者电话采访了辽宁、黑龙江、河北、湖南、安徽等地多所医学院校的在校学生。他们的回答中出现最多的答案是“待遇低”。

  镇中心卫生院的老陈也告诉记者:“现在镇卫生院需要人,但是确实没有能力提高待遇以吸引人才。”

  老陈表示,实施医改后,老百姓买药便宜了,报销比例也高了,医院的工作量随之增大,但由于国家一直在努力限制以药养医,所以卫生院的实际收入不增反减,一些补助难以到位。

  王国军院长却乐观许多。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现在医院的经济状况比前几年好多了,赞皇县医院的医护人员收入近六年来翻了数倍,新来的大学生的报酬在当地也不算低。

  不过,石家庄市栾城县医院的一位医生表示,“不低”也只是相对基层而言,虽然各基层医疗机构“富裕”程度不同,但“说县级医院的财力能与三甲医院抗衡不现实”。

  按照老陈的理解,除了工资收入,待遇还应该包括编制。

  在编制保障方面,河北省唐山市某县卫生局人事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直接表示:“现在卫生系统队伍不稳定。30岁以下的正式职工非常少。”

  他告诉记者,早些年在医院人手开始不足时,当地医院招了一批大学生。此后,这些大学生的编制问题一直没法儿落实,导致其工资无法审批,工龄无法计算,最后医院也留不住人。

  也有基层医疗系统的工作人员表示,时下“三支一扶”计划(指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记者注)等为基层输送医疗人才的政策,缓解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在毕业生协议期满之后,很难留在当地获得安置。

  80后大学生常杰(化名)是华北煤炭医学院西医临床专业2007届专科毕业生。大学毕业时,他通过“三支一扶”考试,被分配到家乡的卫生所工作。但两年协议期满后,他便成了“临时工”。现在,常杰又参加了“大学生村医”计划,在县里的另一家镇卫生所工作。“能留下就尽量留下吧。”面对记者“协议期满之后如何打算”的询问,常杰显得很无奈。

  无编制的岗位是否能留住人才?王国军院长说:2011年年初,赞皇县医院接到文件,“说行政事业单位招工的话,必须通过市人事局的考试,统一招工,相当一部分本科毕业生为此都跑了。”

  基层医院“发展空间不大”

  当基层医院、卫生局等单位为如何提高医护人员待遇而苦恼时,在校医学生却未必领这份情。

  “如果基层医院提高了待遇,甚至待遇与大医院一样的话,你是否愿意去基层医院工作?”记者问。

  张惠娟想也没想立刻回答记者:“不!”

  王禄生表示,这表明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医院的另一个原因:发展空间不大。

  曾就职于安徽省省立儿童医院(三级甲等医院——记者注)的李梅医生也认为,大医院设备好,学习环境好,医疗培训机会多,“进大医院业务水平提高得较快”。

  张惠娟明年就将迎来自己的毕业季。她考虑得更为详细。她说,与其它职业不同,医生是一个极为注重实践并终身受教育的职业。“想成为一个好的医生必须有好的老师,好的环境。市级以下的医院找不到好导师,没有发展空间,去小医院就意味着你一辈子只能待在基层”。

  此外,医生注定是一种“名利双收”的职业,没有名就没有利,在小医院呆着,水平再高,也只是在一小片地方有影响,“让人看不到事业上的希望”。

  因此,许多医学院毕业生几乎无视王国军们的渴望,而直接“面对残酷的竞争”,去大医院应聘。

  “僧多粥少”的大医院就业形势,让本科生很难进入三甲医院。“一般安徽的三甲医院每年一共只招收十来个新人,并且学历以研究生为主,也有不少要求是博士”。李梅说,即使应聘成功,也还要经过两三年的聘用期,等待考试机会,通过成绩决定最后是否能成为正式职工。“聘用期的工资奖金都很低”。

  对于进不了大医院,又不想去小医院的人来说,转行是更加艰难的抉择。李梅告诉记者,由于医学专业技术性较强,选择其它职业,比如参加公务员考试、去企业应聘等,都需要重新学习。

  张惠娟不打算“艰难转行”,她也还没打算直接加入应聘大医院的“战争”,因为“本科生只能找到县级医院”虽然她一再表示,“不去基层不仅仅是待遇问题,也并非大学生害怕艰苦的坏境贪图安逸”,但她已经决定考研,为未来能去大医院做准备,

  王国军也清楚医学院校的学生为什么不愿到县医院来工作,但他仍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他说,通过院领导去学生家里做工作,今年已经答应来的大学生有两个。“我今年的目标是招来5-6个,得一步一步来”。他还告诉记者,三月底,各学校就开始举办招聘会了。

  他已和县卫生局长商量好,一起去招聘会做大学生们的工作,争取多招来几个大学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