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40岁女性经期性情
贫或富,贵或贱,只要身为女人,有一点命运是相通的:一生中,我们统共要花6年左右的时间与月经打交道。可是,女人与女人,对待月经的态度差别很大,有的安之若素,有的却为之陷入无穷无尽的尴尬和烦恼。
也许你属于比较幸运的那种:每月一次的出血并不带来什么麻烦,照旧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已相当习惯与它相处,与它在一起,你感觉熟悉而塌实。
知道了故事的开始,却并不等于知道故事的结局,月经是会变的,20岁,30岁,40岁,每十年间,我们的激素系统会发生许多微妙复杂的改变,这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个“第一次”: 第一次痛经,第一次出血过多或过少,以及第一次真真切切的经前综合征。
“生命其实就是一个改变的过程。这些都是十分正常的情况,但需要我们应对得当。”妇科医生如是说。
20岁,总算告别了月经同心情一样变化无常的青春期,月经变得稳定而可靠,有如节奏分明的月缺月圆,如此也赢得了我们的信任。
有关月经的数字
月经每23天到35天拜访一次,平均时间为28天,称为一个月经周期。出血持续2~7天。出血量为50毫升左右。
现在,是时候留意一下了:对你来说,什么情况才算正常?比如:每月的什么时间来?每次来多长时间?出血多少?每月需要多少卫生巾或棉条?万一有一天月经发生变化,我们就能有一个衡量的基准。
看不见的激素发生了什么?
为了维持一个准确而有规律的月经周期,我们的身体正在出演一场和谐的舞蹈,参与者有:激素、腺体、大脑,彼此配合得天衣无缝。
一般将每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作为一个周期的起点,此时,雌激素和孕激素都处于最低潮;然后,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2周后达到尖峰,身体开始排卵。我们可以将这个时期称为“排卵期”。接下来,孕激素水平逐渐增高,使得子宫内膜增厚,血流供应更为丰富,有如等待播种的沃土,一旦受孕,便为“种子”——受精卵提供丰富的养分。如果没有受孕,雌激素和孕激素急剧下降,子宫内膜脱落、出血,形成月经。
最可能遭遇的困惑:
20多岁时,我们还不担心经前综合征的问题,而痛经才是最可能遭遇的困惑。
痛经主要因为身体里的前列腺素和脂肪酸造成了子宫肌肉痉挛。前列腺素是脂肪代谢的副产品之一,因此,月经前保持清淡低脂的饮食可以减少前列腺素,从而减轻痛经。
什么时候去见医生:
如果月经一直比较规律,又确保没有怀孕,月经突然停止3个月以上;或者,月经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比如从28天一次变成35天才有一次。
最可能的原因:压力、甲状腺功能发生了问题、不适当的自虐性减肥。
不要以为月经的疏于拜访会令你省心。若干年后,你很可能因此患上骨质疏松症,骨骼变薄、变脆,易发生骨折。
30岁,一度准确可信的来潮时间变得有些让人不解,出血可能会多些,出血时间也会稍延长些。
看不见的激素发生了什么?
激素系统失去了一贯稳定的规律,有时走得快点儿,有时又走得慢点儿。
最可能遭遇的困惑:
对于绝大多数女人来说,经前综合征是从30多岁才开始的。月经来潮的前两周出现一系列症状:腹胀、体重增加、胸痛、头痛、背痛、痤疮、烦躁、抑郁、焦虑和容易疲乏。
有的医生认为:经前综合征并不仅仅是激素的缘故,还有大脑中一些化学物质的变化,比如5羟色胺和多巴胺,这种变化将导致情绪改变。
目前有一类抗抑郁剂,名字很复杂,叫做“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它们的作用是调节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增加大脑中5羟色胺水平,从而减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