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早接触性所埋下的苦果
过早接触性所埋下的苦果:过早接触性,对孩子只会有反作用,本文通过一个事例为大家介绍过早接触性所埋下的苦果,详情一起看看文中的具体介绍吧。
荫宇,是一个20岁的女孩给自己取的笔名。透过这笔名,我们分明看到她心中阴雨连绵。她心中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荫宇出生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因为家境不好,她从小就离开了父母,在一个亲戚家长大。妈妈,在荫宇的心里是个陌生的字眼。她幼小的心灵过早地产生了一丝冷漠。一个困惑的问题在她心里一直萦绕:妈妈为什么不要我?!
在亲戚家里,荫宇有一个比她大2岁的小表兄。他们在一起玩耍,多少地让荫宇的心里少了一点阴雨,多了一缕阳光。但是,这一缕阳光在她心里太短了。大概是荫宇六七岁的时候,荫宇和小表兄两个人玩起了“过家家”。不知是受电视里的镜头还是生活里的镜头的启发,两个脱得精光的孩子搂在一起,做起了“夫妻”,他们当时只是感觉挺好玩的。这样好玩的事情当然不止一次。几次之后,两个孩子似乎都感觉到这样的事情不好。于是,小表兄说,千万不能告诉别人,荫宇自然是点头。此后,荫宇虽然不愿意再玩这样的游戏,可是他们还是偶尔做一回“夫妻”。转眼,荫宇过了10岁,小表兄13岁了。当他们又一次做起“夫妻”的时候,小表兄的表现有些异样了。荫宇心中忐忑不安起来,于是把表兄推到了一旁。此后,荫宇心里的阳光没有了,究竟是渴望,是羞涩,是不安,是紧张,还是恐惧,她自己也弄不清,反正她心里时常有一种阴雨连绵的感觉。但是,表兄反而来了真正的热情。表兄一次次要求荫宇,荫宇一次次拒绝,但又一次次拥在了一起。到初中的时候,荫宇彻底拒绝了表兄的要求:不,我们不能这样!这时,表兄在荫宇的眼里有点像魔鬼了。就在这个时候,生活的变化,让荫宇又回到了妈妈的身边。但是,妈妈没有走进荫宇的心,母女还是有隔膜。简单粗鲁的爸爸更不懂荫宇的心。大人们也是太粗心了,两个孩子的事情大人竟然没有察觉。
过早接触性所埋下的苦果
上中学以后,荫宇的学习还是那样出色,又是当干部又是做主持,在学校里依然是佼佼者。表面上生活似乎是安宁的,是阳光灿烂的,然而在荫宇的心里,过去那淡淡的阴雨开始化作了暴风骤雨,使她躁动不安,使她痛苦不堪。荫宇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一个坏女孩,一个最坏最坏的女孩。于是,在一个阴雨的晚上,在学校里,她居然喝了酒。酒后她跑到操场上,在风雨中大哭、大笑……荫宇觉得就是从这时候起大家都知道了她是个坏女孩。
事后荫宇发烧了,大病一场。在医院里,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她。有一次,妈妈给她喂药的时候,荫宇第一次坦露了心中的秘密。然而,妈妈却只说了一句“不要随便瞎说”,就把话题扯开了。荫宇没想到妈妈如此轻描淡写。她心里很不满,妈妈为什么这样?!从此荫宇又和妈妈没话说了,对妈妈越发心寒。
是谁让我成了坏女孩?是妈妈,是爸爸,是家庭,是亲戚,还是世上所有的人?最后,荫宇把答案指向了一个人——他的表兄。荫宇开始恨,无边无际地恨。
带着这股怨恨,荫宇来到一所大专读书。在这里,荫宇喜欢上了一个男孩。但是几个月后,男孩离开了他。据说是男孩的母亲知道了荫宇当初在学校操场上的一幕,坚决不同意他们的感情。荫宇的心里流泪了。泪水过后,她的怨恨更重了,她对生活的不满几乎变成了怒火。就在 这时候,他听到了表兄要结婚的消息,突然一个可怕的念头在心中腾空而起:杀了他!
就在这时候,荫宇开始了心理求援。我们听到的是荫宇的呼唤:生活为什么这样对我?我该怎么办?
荫宇为什么对生活怀着深深的怨恨和不满?
由荫宇的故事我们自然需要这样的反思: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早期生活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荫宇心灵的扭曲与家庭功能失调的早期生活直接相关。寄养本身已经容易伤害孩子的心灵,成人再漠视孩子的心灵,就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了。童年的性经历,给人留下的阴影也是难以磨灭的。如果成人能对孩子的心灵多一分关注,孩子的心灵就会少一分阴雨。从这个角度说,荫宇对生活的不满和抱怨是有道理的。
但是,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看,导致荫宇对生活如此不满和怨恨的深层心理渊源,是对自己的不满,是对自己的怨恨,是自罪自责的心态:她认定自己是一个坏女孩。
荫宇和表兄做“夫妻”的故事,最初应该说始于好奇和模仿,是一种童年性游戏,原本是无可非议的。后来或多或少有了真实的性成分的时候,他们最终还是在关键的时刻终止了这样的关系。按理说,事情也就过去了。但是,在荫宇的心里,却怀着对这件事情的深刻的自我批判。虽然,表面看来,似乎荫宇是被动的,特别是长大以后。但是,心理分析的结果告诉我们,不仅最初的模仿不是纯粹的被动,而且长大以后也不是纯粹的被动。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女孩的性意识已经开始觉醒,对于性游戏已经有了一种异样的性的感觉。这种感觉让女孩心慌意乱,一面是朦胧的渴望,另一面是深深的自责。荫宇就是在这样的心理冲突中走到了最后的那段故事。心理冲突的结果,荫宇选择了坚定地说不。这是很难得的,男孩正是在这样的影响下,也望而却步了。但是,荫宇走进青春季节,性的真正觉醒激活了留在心中的阴影:我不是好女孩。自罪自责是很痛苦的。所以才有了雨中学校操场的一幕。但是操场的一幕没有真正宣泄掉内心的痛苦,于是,她向妈妈坦露了隐秘。坦露隐秘的心理动因是希望得到妈妈的责难批评。人常常有这样的心态,自罪自责的时候别人的批评反而会减轻心理压力。小孩子犯错之后,妈妈一直不说不闹,反而让他惴惴不安。一旦说了闹了,他的心反倒安宁了。荫宇的心态就是这样。她没有得到她潜意识中的这种满足,于是,她怪妈妈轻描淡写,她不满意妈妈,不满意生活。
大凡对生活不满和抱怨的人,都是不能接纳自己的人。荫宇就是在对自己不满的自罪自责中生活着。但是她自己并不清楚这一点。这是因为她在潜意识里运用了心理防卫机制,她把自己的心态投射到了别人的身上,把对自己的不满转为对别人对生活的不满。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投射作用”。这样可以减轻一些心理压力,但是并不能让心中的阴雨真正化为阳光。于是,荫宇开始了心理求援。
人,最终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人的心灵最需要自我救助。荫宇自救的关键是接纳自己。荫宇童年的性经历只是一种性游戏。这是人的正常性欲发育过程中的一个极其自然的现象,不存在性道德问题。怎么会因此就不再是好女孩?至于青春期性心理的萌动,更是成长的必由之路。接纳了自己,就会慢慢地接纳生活。对生活少了一份不满和抱怨,心中就会多一份阳光和温暖,人生也就走过了阴雨的日子。到时候,荫宇就会有一个灿烂的笔名了。
以上的小故事,为大大家阐述了过早接触性的阴影,所以希望父母们能够引起重视,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也是要找准时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