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两性文化

广州性文化节只见“性”不见文化?

  • 来源:互联网
  • |
  • 2014-12-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广州性文化节只见“性”不见文化?

董教授的演讲赢得阵阵掌声

  第五届全国(广州)性文化节昨天下午落下帷幕。在市民继续追捧内衣秀和古代文化展的同时,一场体现性文化节“文化味”的大型性学报告会却遭遇上座率不足七成的尴尬。针对性文化节屡屡被批评为“文化味不足”,广东省性学会专家反问:“性文化节众多文化活动少人关注,究竟是谁‘只见性不见文化’?”

  日后将有3500万光棍

  昨晚7时30分,第五届广州性文化节最后一个节目“大学生性心理健康讲座”在大学城广州美术学院大讲堂准时开讲。本报大洋网对讲座进行直播。

  当晚主讲人为广东省性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人之初》杂志社总编董玉整教授。他风趣幽默的演讲引爆全场热情,不到90分钟时间内,掌声响起约30次。

  董教授指出,性别比例失衡也是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据估计,找不着老婆的男士将达到3500万人。董教授幽默地说:“这也就是说明,有不少男性处于性失业状态,而在座各位则处于性待业状态。”

  质疑一:商业味太浓

  “展览商业气味太浓了”,市民刘小姐说,“这与‘性文化’这个主题不相符”,她认为根本不应该出现商业活动……“究竟是谁‘只见性不见文化’?” 广东省性学会副会长、组委会负责人之一朱嘉铭回应外界对于性文化节“商业味浓过文化味”的批评。他认为,有些媒体出于吸引读者眼球的考虑,“选择性”地关注性文化节和“性”有关的部分。

  “实际上,今年性文化节的‘文化’含量是历年来最高的。” 朱嘉铭说,今年性文化节有23个项目,其中只有性用品展销会、品牌安全套评选两个项目和商业利润有关。

  对于市民反映“性用品展销抢风头”以及有媒体工作者“取消展销会”的建议,他表示,性文化节的前身是广东首创的全国计生、性与生殖健康用品展销订货会,展销会的收入用来贴补外围的文化活动,取消展销会是不现实的。

  朱嘉铭还表示,下一届将更关注外来工,考虑给外来工开个“小灶”,走进外来工群体,专门为他们办性教育讲座。

  质疑二:形式太单一

  在展览形式上,市民徐女士说:“展览仅仅用图片和实物,形式上还是单一”,她希望可以增加相关视频和现场的解说,这样就可以增强参观者对活动的关注,“图片毕竟不能表达全面的意思。”

  赶在闭幕前来观性文化展览的大四女生刘雨主要想了解性文化的历史背景。但令她遗憾的是,图片和实物展览更为关注知识的传授,对历史背景涉猎得不多。刘雨与众多年轻参观者都表示,这样的宣传活动应该更多地深入校园。今年刚从大学毕业的周先生认为,学生是最需要了解性知识的群体,“现在学生对性的接触普遍提前,但他们对于‘性’并没有准确的认知。”

  专家:“文化味”界定难

  五年,敢为天下先的广州人把性文化节这个被视为“不入大雅之堂”的活动办得风生水起,观众人数从第一届的5万人次猛增到去年的30多万人次,并在南京、武汉、深圳甚至香港等地引发了“性文化节”热潮。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设置,各地均“复制”了广州模式。

  然而,谁都不能否认,广州性文化节已经走到了瓶颈期。有人用一个等式概括历届性文化节的内容:“性文化节=买性用品+看春宫画+观内衣秀+听报告会”。

  “要解决所谓的性文化之‘文化味’的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它是什么。”广东一名不愿署名的年轻社会学者L指出,“性”在中国主流文化中一直难占一席之地,并在主流话语体系中等同于“下流、低俗”。古代性文化更多地扮演着沉淀在民间的“草根文化”角色,过去从来没有得到过刻意的弘扬,“直到今天,认为‘性不配和文化相连’的观点还是大行其道。”这导致了所谓的性文化之“文化味”界定难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