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保健:古人最流行8步房事养生法
房事养生法是探讨有关性生活的卫生之道,即运用各种养生疗法和谐夫妻生活,调节房事活动,以达到强壮复健,祛病延年目的的一种自我保健方法,属中国古代房中医学范畴。
下面为大家介绍古人性爱流行的房事养生法:
1、以静为强,心毋怵荡
性爱贵在宁心静气,排除恐惧、慌乱、烦躁等情绪。这可谓是性爱的“心理准备”阶段。
2、先戏而乐,神合意感
古人明确认识到,前戏是一种乐趣,是性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激起春情,提高性欲。
3、先肾后心,弗欲强之
任何一方未达到良好状态时,均不可勉强。男子不可自力不胜而强举妄为,更不可强迫女性。性爱要先有性的生理冲动,而后再根据心理冲动来实施,这就叫先肾后心。
4、五欲达交,三五至合
这说明性前戏要求男女达到最佳状态,即男子“三至”、女子“五至”呈“五欲”之征。“三 至”、“五至”是指一种适合性爱的状态。对男性来说,就是阴茎充分勃起(肝气至),阴茎粗大发热(心气至),勃起坚硬持久(肾气至)。对女性来说,包括 脸、口、唇、眉间红润(心气至),眼睑湿润、含情脉脉(肝气至),低头不语、鼻部微汗(肺气至),依偎男性、躯体依人(脾气至),阴户开辟、阴液浸溢(肾气至)。“五欲”即男方激发女方性欲的五种方法:一是缓缓呼气和亲吻,使女方面部发热;二是轻柔拥抱紧贴;三是舌尖相互吮吸,使口内津液增多而滑润;四是 轻柔抚摸敏感区域;五是紧抱对方并缓缓摇动,使女方咽部感到干燥而吞咽口水。
5、徐徐迟久,以和为贵
从容安徐、抽送和洽、不疾不暴、柔舒持久,这是古人定义的实质性爱的理想状态和要求。
6、乃观八动,审察五音
古人一向强调,相爱双方都应该获得满足。达到性高潮时,女性会有八种反应动作和五种呻吟声,可供爱侣观察。
7、讲求法式,疗病益身
古代房中术包括许多性爱姿势,据说能治疗某些疾病。但我觉得更应该将之视为一种艺术。
8、弱入强出,行气补脑
性爱后,男性应该在生殖器还呈硬态(生态)时拔出,不能全部疲软(死态)出。这是古人讲究性养生的主要内容。
古代医家对房事养生的认识
我国是最早强调房事养生的国家,许多书面论述之接阴之道,至今仍具有健身益寿价值。而且这些“房道”与气功有较明显的联系。
古人是如何论述人体九窍中,生殖器官衰老最快这问题的?
马王堆出土竹简《十问》中,尧曰:“人有九缴(窍)、十二节、皆设而居,何故而阴与具(俱)生而先身去?”舜曰:“……其使(用)甚多而无宽礼,故与身俱生而先身去。”尧曰:“治之奈何?’’舜曰:“.....坚强而缓事之,……必乐矣而勿写(泻)、材(精)将积,气将褚(储),行年百岁,贤于往者。”
彭祖曰:“爱精养神,服食众药,可以长生,然不知交接之道,无益……人失交接之道,夭折之渐。能避渐伤之事,而得阴阳之术,则不死之道。”
上文概括说明在人体九窍中生殖机能最先丧失之原因:性生活过于频繁,并不知性交之道故也。延缓衰老的方法是:既要注意饮食滋补.又要节制房事,并能掌握交接方法,方可巩固精关,虽迈能施,从而延缓衰老,益寿延年。
古人积累了哪些房事气功养生方面的交接之道?
简要归纳为“嬉、静、缓、采、忌”这“五字诀”。
1、“嬉”,即在交接前,男女要相互培养情感,做到心旷神怡,情投意合,搂抱接吻,并徐徐吞咽口中津。正如《玉房旨要》中指出:“凡御女之道……必欲先徐徐嬉戏,使神和意感良久,乃可交接。”《仙经》中又说:“令人长生不老,先与女戏,饮玉浆。玉浆即口中津也。”
2、“静”,即交接前心情要静,不想入非非,更勿急于刺入,则“高自投掷,颠倒五脏,”“……(接)阴之道,以静为强”。(《十问》)《素女经》曰:“交接之道……在于定气,安心、和志,三气皆至,神明统归。……性必舒迟……以此为节。”
3、“缓”,即刺入后要从容不迫,缓慢松徐,切忌紧搂莽撞、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彭祖曰:“交接之道,无复他奇,但当从容安徐,以和为贵”。“……浅内(纳)徐动,出入欲希,女快意,男盛不衰……”“进退舒迟,情动而止”。(《千金方?房中补益》)
4、“采”,即在同房中应学会采气,讲究呼吸吐纳,服食玉浆等。《房中补益》中叙述较详:“采气之道,但深接而勿动,使良久气上面热,以口相当,引取女气而吞之,……缓息眠目,偃卧导引,身体更强”,“凡人习交合之时,常以鼻多纳,气口微出,自然益矣”。“凡欲施泻者,当闭口、张目、握固两手,左右上下缩鼻取气,……并琢齿数千遍,则精上补脑,使人长生。若精妄出,则损神也。”
从上述“嬉、静、缓、采”这四字诀中,充分体现气功的“调心、调息、调身”这三个要素的内涵。笔者有数名中老年好友,认真学练古人四字诀和自编的“玉闭坚精”长寿法”,均感觉:如能坚持练功,并能坚持适度而协调地过房帏生活,不仅增添房中乐趣,而且精力旺盛,身心健康。
5、“忌”,即在交接时,既忌“天”,又忌“人”。
忌天:“御女之法,交会当避……大风、大雨、大寒、大暑、雷电霹雳……若御女者,则损人神”。(《房中补益》)古人还主张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规律,适时施泻:“春主温,可十日一泻;夏炎,一月一泻;秋凉,半月一泻;冬寒,闭经不泻”。按天时、季节施泻定时,是适宜于中老年养生的一种良好方法。
忌人,应做到三“忌”,三“提倡”:
1、忌早欲,提倡晚婚、晚欲。《寿世保元》提出:“男子破阳太早,则伤其精气;女子破阴太早,则伤其血脉。”清代《勿药元诠》中警告:“交合太早,斫丧天元,乃夭之由”。《周礼?地官?媒代》规定:“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
2、忌纵欲,提倡适时交接,同时,也反对绝欲。西汉枚乘在《七发》中指出;“……纵恣于曲房隐间之中,此甘餐毒药,戏猛兽之爪牙也。”《房中补益》中也指明纵欲之害:“年高之人,血气既弱……不可纵心恣意”;倘若“一度火灭,一度增油,若不制而纵欲,火将更去其油”。元?《三元弹蒂参赞书》中提出按年龄施泻进行节欲有参考价值:“素女曰:人年二十者,常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闭精勿泄,若体力强壮者,一月一泄。”
在强调“忌纵欲”的同时,古人也反对绝欲。晋医学家葛洪曾指出:“人不可阴阳不交,坐致疾患”。“强抑郁闭之,难持易失,使之漏精尿浊,以致鬼交之病(梦遗),损一而当百也”。(《房中补益》)
3、忌强欲,提倡“男唱女随”。《和志篇》引用《洞玄子》说:“男唱而女和,上为而下从,此物事之常理也。若男摇而女不应,女动而男不从,非直(只)损于男子,亦害于女人”。‘《玄女经》曰:“……阴阳者相感而应耳,故阳不得阴则不喜,阴不得阳则不起。男欲接而女不乐,女欲接而男不欲,二心不和,精气不感,加以卒上暴下,爱乐未施。男欲求女,女欲求男,俱有悦心,故女便振感,男茎强”。的确,在男女互不感应情况下,卒暴交合,又怎能做到“俱有悦心”,身心健康呢?
此外,唐孙思邈名医综合提出“合阴阳”八不可:“凡新沐、远行及疲、饱食、醉酒、大喜、大悲、男女热病未瘥(愈)、女子月血(经)新产生者,皆不可合阴阳”。从现代医学来分析,这八“不可”,仍然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应借鉴。
中国古代都是怎么养生的
动形养生 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小劳之”,说明了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可强身延年。
饮食养生 古人认为,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故饮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又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致病。
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但进补既要辩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较合适;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的供养,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性欲无节,精血亏损过多,就会造成身体虚弱、病变百出、减损寿命。而保养阴精则可延缓衰老。
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网络”系统,它控制着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黄帝内经》说,经络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之作用。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疾患,足三里穴则对预防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疾病最有效。
顺时养生 古人认为,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之规律,人体亦不例外。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必须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时制宜地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修身养生 古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要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古医家孟说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养成良好品行,常做有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心情愉悦。
调气养生 古人认为,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抵抗病邪,增强脏腑功能之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导致元气的虚、陷、滞、逆等症候,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行导引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减毒养生 古人认为,人若喜怒无常则会导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被人体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而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及其它措施,减少体内积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止早衰,进而延年益寿。
静神养生 静神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稳,可保养元气,使五脏安和,并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