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成年人性教育

中医药传承创新|科研论文大增近四成,抗炎症研究最热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2-2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21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人才、产业、资金、发展环境等多个方面提出28条举措,为中医药高质量特色发展保驾护航。回顾2020年,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优势,中医药科研工作也蓬勃发展,2020年国际核心期刊共发表中医药相关科研文献3485篇,较2019年大增38.29%。其中,影响因子超过10分的文献共有9篇,与2019年持平;抗炎症研究成为热点,尤其是以TGF-β为代表的一类炎症靶点,引发了较高的讨论度。


(数据来源:Pubmed数据库,2021年2月14日)



2020年中医药研究呈现以下趋势:


趋势一:炎症研究引领2020中医药科研创新


从2020年中医药高影响因子文献相关关键词排序来看,“炎症(Inflammation)”是高影响文献中对应文献研究数量最多的关键词,其次为“COVID-19”,两者出现频次均高于100次。此外,出现频次高于50次的关键词还有“SARS-Cov-2”“化疗(Chemotherapy)”“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抗肿瘤(Anti-Cancer)”和“中医证候(TCM syndrome)”。



为了评估“炎症”概念对于中医药科研的推动作用,同时以“炎症”和“中医药”为关键词在Pubmed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可以发现,近年同时具有“炎症”和“中医药”关键词的科研文献上升趋势明显,其增长幅度在2019-2020年达到44.40%,显著高于中药总文献的增长幅度,在2020年新增长的文献中占比超过10%。由此可见,“炎症”概念为中医药科研文献在2020年的主要增长引擎。



由哈佛大学医学院发表的高影响文献《Curcumin and colorectal cancer: An update and current perspective on thisnatural medicine》中提到,肠道菌群的失衡和肠屏蔽的受损所引起的整体炎症很可能是结直肠癌的重要诱发条件,而由传统中药所提取出的姜黄素则可以通过调节这一机制引起的综合炎症进而与化疗形成较好的互补条件。该文献指出,有证据表明,姜黄素可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参与结直肠癌中PD-1/PD-L1的免疫通路,并可通过增加CD8阳性细胞的途径调节多种免疫反应。其最新文献数据来源于2020年2月于国际期刊《Cancer Science》上发表的文献《Theracurmin inhibits intestinal polyp development in Apc-mutant mice by inhibiting inflammation-related factors》。在该研究中,姜黄素以胶体亚微米的形式进行给药,给药对象为Apc突变小鼠,试验最终成功抑制了与肠息肉相关的MCP-1和IL-6mRNA表达水平。该试验由日本东京的癌症预防与筛查研究中心的Michihiro Mutoh教授指导完成。


在中医药炎症相关领域,排名第二的综述为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伯礼院士团队在核心期刊《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上发表的《Traditional application and modern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of Artemisia annua L》,该文献提到我国传统中医药中的黄花蒿具有抗炎作用与抗肿瘤作用。文中对多种源自黄花蒿不同部位的多种混合物的功效和药理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类阐述及系统性说明,并认为多种黄花蒿提取物可作为免疫调节剂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发挥作用。


除此之外,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魏伟教授在《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上发表的有关芍药提取物的高影响因子综述中提到,白芍总苷具有广泛的抗炎作用,其主要炎症调节途径包括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和激活,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并恢复异常信号通路等。其最新引用数据来源于2019年发表的多篇试验数据,如长春师范大学Weining Jian团队2019年8月发表的《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 (TGP) extracted from Radix Paeoniae Alba exerts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in MPTP-induced experimental parkinsonism by regulating the cAMP/PKA/CREB signaling pathway》、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任秀云团队2019年8月发表的《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paeoniflorin combined with baicalin in oral inflammatory diseases》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李丹丹团队于2019年8月发表的《A Protective Role of Paeoniflorin in Fluctuant Hyperglycemia-Induced Vascular Endothelial Injuries through Antioxidative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and Reduction of PKC β 1》等。


趋势二 TGF-β是中医药抗炎症创新的核心靶点


在众多高影响关键词中,TGF-β为出现频次最高的靶点词汇。TGF-β是最为常见的中医药相关靶点,也是一个与炎症相关的靶点。



通过在Pubmed数据库中对“中医药”和“TGF-β”进行联合检索可知,TGF-β相关的中医药文献在2020年的出现频次获得了爆发式增长,增长幅度达140%,占炎症相关中医药论文的9.30%。


由上海市杨浦区中医医院心病科主任陈军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于2020年发表的论文《Sequential delivery of nanoformulatedα-mangostin and triptolideovercomes permeation obstacles and improves therapeutic effects inpancreatic cancer》是2020年唯一一篇影响因子超过10分的科研性论文。该论文作者提取了两种常见中药的单体,即雷公藤甲素和α-山竹素,采用可降解的生物纳米颗粒CREKA对α-山竹素进行包被给药,并采用CRTPPP肽修饰包被的雷公藤甲素低pH纳米胶束进行联合治疗,最终有效抑制了胰管腺癌模型的增长。该研究的成功证实了纳米肽制剂有可能提高传统中药在冷肿瘤治疗中的渗透率,有效提升中医药的临床药效,对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趋势三 我国在基础中医药评价方法上取得较大突破


除上述进展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喜军教授2020年发表了高影响因子文章《Chinmedomics, a new strategy for evaluating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herbal medicines》。该综述对传统中医药的评价方式进行了新的思考,总结了将中医药与代谢组学相结合的新型中医药评价方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