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两性文化

运动医学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2-2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据《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运动医学是体育与医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根据国际运动医学会定义,运动医学是研究运动与缺乏运动对机体生理病理影响的综合学科。广义上,运动医学涉及运动营养、运动康复、医务监督、运动创伤等。本文仅讨论狭义的、也是目前创新较为活跃的起源于骨科创伤学的运动医学。


  运动医学起源于骨科创伤学,由于运动创伤处理的问题都与运动有关,在发病规律、诊断和治疗原则、预后等方面又与普通创伤骨科有所不同,为了更好的处理运动性损伤,才将运动医学从骨科中分离出来。1928年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成立,50年代以后,世界运动医学发展较快,欧美相继建立了许多运动医学中心和研究所,一些大学也开展了运动医学的科学研究。我国的运动医学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59年北京医学院率先建立了运动医学研究所,随后全国各地也相继成立了运动医学研究机构。


  运动医学VS传统骨科


  运动医学和传统的骨科相比是比较年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分支于骨科,但和康复医学、生物力学、体育学相结合和交叉,所医治的领域即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处,例如肌腱、软骨、半月板、韧带等。


  在治疗效果和方法方面,相对于传统骨科,运动医学更加重视对运动者的科学指导,以及在运动中骨与关节以及周围组织的损伤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康复。


  运动医学和传统骨科对患者愈后效果的要求有很大不同,前者更加重视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后者仅要求普通人在发生损伤后,能够恢复其日常的基本生活需求即可,不要求其恢复运动能力。


  全球运动医学市场持续增长,中国市场瞩目


  目前运动医学市场已经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日益增长的运动损伤将驱动其增长速度。2018年全球关节镜(包括植入物和设备)市值接近60亿美元,同比增长8%,高于传统骨科市场增速(5%左右),按此年复合增长率,预计2024年全球运动医学市场将超过90亿美元,是未来骨科市场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见图1)。比如美国、中国等国家对体育行业的重视和训练强度,运动损伤的年复合增长率为6%-8%。其他驱动关节镜市场的因素还包括肥胖率的增加、人口老龄化的不断上升和降低患者成本及康复时间的微创技术。


图1为全球运动医学市场规模及预测


  运动医学的发展基于关节镜耗材和设备技术的革新,特别是关节镜可以在更微小的切口下处理更为细小且严重的损伤,符合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虽然为了降低手术失败的发生率,全球医保将降低赔付率,但是这一情况会随着关节镜手术适应证的增多,手术量需求的增长而得以弥补。另外,随着中国、巴西等国家对医生关节镜技术培训的逐渐展开、新产品的引进、患者教育的普及,这些地域的关节镜市场将快速发展起来。


  就目前全球市场而言,预计2020年北美仍将占据主导地位,收入占比或达49.45%。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运动医学公司在北美都设有生产部门及子公司,是整个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此外,政府为促进健身和体育运动所采取的宣传活动,建设的完善医疗基础设施,以及不断增加的消费者支出都是促成该地区运动医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预计未来增长最快的地区将是亚太地区,尤其会体现在中国市场。2015~2021年预计中国运动医学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4%,这与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体育运动以及对运动损伤和治疗的认识逐步提高等因素有关(见图2)。


图二为中国运动医学市场规模及预测


  国内运动医学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据调研统计,中国运动医学终端2019年市场规模约为26亿元,年增长率超过25%。尽管市场发展迅速,但由于进口产品先入为主,中国运动医学市场目前仍处于进口厂家垄断的状况。进口厂家占据了近90%的市场份额(见图3)。


图3为中国运动医学市场竞争格局


  国产品牌发展缓慢,其原因主要是受限于技术壁垒,对市场认知不足,产品注册周期长等因素。随着国内医保限价,和国家战略大力发展国产医疗器械,骨科领域国产产品逐渐挤压进口品牌市场,创伤领域国产的品销售份额已经实现反超,这也为国产运动医学未来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国产企业目前正积极布局运动医学领域,上市公司中,凯利泰(利格泰)、大博医疗、春立医疗,威高等均在积极布局,但产品线较全的仅有凯利泰(利格泰),非上市公司德美医疗、杭州锐健、天星博迈迪产品较全,整体来看,国产企业发展虽处于初始阶段,但已具备了与外资竞争的能力,国产替代有望开启(见表)。


表为国内运动医学厂家布局情况(已取得注册证)


  目前,按照产品注册证及产品线完成度,利格泰、德美医疗、天星博迈迪、锐健暂时位于国产运动医学厂家第一梯队,在此赛道上的国产厂家还有依靠传统骨科发展运动医学的大厂,如春立医疗、威高骨科、大博医疗、纳通医疗,另外还有运怡医疗、青岛九远、中安泰华、瑞朗泰科等新势力厂家。运动医学进口替代才刚刚开始,即使行业第一梯队的厂家,目前也只是在完成进口产品的仿制,如果想实现进口替代,与进口产品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国产厂家需要重视与医生合作,做出技术上有竞争力的产品,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同时辅以强大的营销推广能力,为医生提供多层次培训,帮助医生掌握运动医学手术的同时培养用户习惯,铸就品牌护城河,才是破局的最佳路径。医疗器械的推广在于品牌,品牌效应的建立需要不仅仅是技术积累,还需要市场培育来得到用户的认可。


  期待未来,国产运动医学企业能在外企垄断的市场中有所突破。(思宇医械观察供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