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成年人性教育

药品集中采购须重视正反“倒逼效应”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8-2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采购规模达数百亿元的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近日完成公示。本次采购共有189家企业参加,产生拟中选企业125家,拟中选产品191个,涉及56个品种、300多个品规,治疗疾病种类涉及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类疾病等。


  自2018年12月“4+7”个试点城市启动药品带量采购以来,我国已经进行了三轮药品集中采购。每一轮都吸取了前几轮的经验教训,取得了更加显著的效果。以此次集中采购为例,就有不少积极变化,而每一种变化至少对患者来说都是好消息。


  与第二批国家集采相比,第三批采购规则做了微调优化,最大可中选企业数量从原来的6家,进一步增加到8家。这意味着中选药品供应更有保障,可防止采购后“消失”。此次集采共有55个品种采购成功,药品品种数量接近前两批之和,患者选择范围会更大。


  从价格看,此次拟中选产品平均降价53%,最高降幅95%。这无疑可降低患者用药负担。对患者来说,药品大降价、保障有供应、选择范围扩大,都是利好消息。而造福患者,解决“看病贵”,则是深化包括药品集中采购在内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轮集中采购产生新“倒逼效应”:本次集采,跨国药企出现集体“大撤退”现象;国内药企占据了优势,但价格竞争更加激烈,国产仿制药躺着挣钱的“好日子”到头了;企业对研发投入呈增加态势,倒逼企业改革营销模式。


  上述“倒逼效应”都是积极变化。比如跨国药企撤退,可促使国外药企反思在中国“水土不服”的原因,要想抢占中国市场,必须适应中国集中采购的要求,而且这也为国内药企留下更大市场空间。而国内药企价格竞争更加激烈,有利于以价格竞争带动整体竞争,让患者享受到更多实惠。


  同时,只有改变国产仿制药躺着挣钱的现状,才能倒逼国内药企真正重视新药研发,因为只有新研发药才有竞争力,才能带来更多利润。而部分药企研发投入增加,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进步。当行业环境倒逼企业改革营销模式,可望实现降成本提效率的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说,药品集中采购的目的不仅是挤出药价中不合理的水分,还包括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倒逼市场充分竞争,这对于药品行业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换言之,药品集中采购带来的红利,不仅会释放在当下,还有部分会在未来释放。


  不过,药品集中采购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多种积极效应的同时,可能还隐藏着某些“反效应”。举例来说,跨国药企集体“大撤退”后,我们要警惕某些境外新研发药国内患者买不起或者买不到,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情况,应当予以重视和警惕。


  国内药企价格竞争更加激烈,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例如某些中选药品,如果利润太低或者亏本,不排除中选企业违约放弃供给。去年,就有地方药物采购中心披露称,174个药品将废标、撤网。此外,中选产品大幅降价之后,也要防止药企为降成本而影响药品质量。


  所以,对于药品集中采购倒逼出来的正反效应,我们都要清醒地看到。关注“正效应”,是要看到这种改革带来多少红利,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红利。而关注“反效应”,则是要防止药品集中采购的副作用,给患者或者给行业造成某些不良影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