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未成年性教育

被轻视的“多动症”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2-1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当孩子患上一种名为“注意缺陷及多动障碍”(以下简称“多动症”)的疾病时,许多家长还蒙在鼓里。表面上看,孩子只是好动、坐不住,甚至显得比其他孩子更加聪明伶俐,在传统观念中,这难道不就是孩子的“天性”吗?

  在医学上,多动行为的背后是注意力无法正常集中,多动行为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控力的增加而减少,但注意力上的缺陷很难缓解,这可能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影响孩子一生。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贵州省精神卫生中心)今年3月6日专门开设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学习困难)门诊,半年多里,已经接诊了数百个青少年“多动症”的病例,并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开展了专业干预治疗。

  “多动症”不能和调皮捣蛋画等号

  医学上的“注意缺陷及多动障碍”在许多家长的认知中往往只是多动的行为或调皮捣蛋。“患病的男孩偏多,孩子往往比较聪明、智商高。”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妇女儿童精神科副主任熊杰介绍说,“许多家长没有注意到‘动来动去’背后的注意力缺陷问题。”

  孩子在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都可以判断他们是否有注意力方面的问题:上幼儿园的孩子能不能专心听家长讲一段故事;孩子画画的时候,会不会不自觉地把目光从画纸转向笔尖;做练习题是不是总拖拖拉拉完不成……

  还有的孩子会没有轻重地招惹同学,削铅笔时可能随手就在同学身上画上一道;受不了课堂纪律的约束,跟老师、同学都相处不好;时常打架被请家长……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副主任医师钱英解释说,“多动”是注意力缺陷表现出的一个维度,在患者的学习、生活中还有许多细微的表现。

  “他们的大脑里有一种叫多巴胺的东西不够。”钱英打了个比方:“大脑里好像在打一场仗,多巴胺分泌正常的情况下,大脑里的元帅可以指挥一切,该动的时候动,该静的时候静。如果多巴胺分泌少了,这个元帅可能就睡着了,士兵会开始不受控制地乱动。”

  2018年发表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的一篇文章显示,中国儿童的“注意缺陷及多动障碍”总患病率为5.6%,亚组分析显示男童患病率7.7%,女童患病率3.4%。钱英介绍说,而正式就诊的患者不足1/3,就诊后接受正规治疗的比例更低。

  孩子成绩落后的原因可能是专注力缺陷

  真正让一部分青少年走进医院就诊的原因,是学习状态出现了问题。在对大量病例进行分析后发现,小学一年级和三年级是发现孩子患“多动症”的高峰期。

  熊杰的孩子今年刚上一年级,老师会找熊杰咨询:为什么班上有的孩子无论如何也不能专心听讲?这直接导致他们学业跟不上。“六七岁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只能集中几分钟,肯定没法正常学习。”熊杰说。

  研究发现,有一部分患病孩子智商很高,上一、二年级时每堂课专注时间不长,也能学到一些知识,靠着聪明还能勉强跟上学习进度。一般到三年级的时候,学习成绩会显著下降。这时如果再不就诊,到了六年级和初中,孩子会面临更严重的问题。“往往是学习成绩不好,人际交往也不好,孩子们发现自己怎么人见人不爱啊?”钱英说,孩子会因此产生自卑心理,加上青春期来临,很多孩子跟父母的关系也很僵。

  钱英反对一些父母动辄说孩子青春期太叛逆,“其实孩子心里也委屈,他控制不了自己,是脑子里的多巴胺出了问题。”钱英通过与大量患者接触发现,这时候的孩子如果感受不到老师、同学、亲人的温暖,也没有及时就诊,最容易沾染坏习惯,比如沉迷网络、吸烟、喝酒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熊杰曾经和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专家去一个戒毒所做调查,发现戒毒人员在儿童时期有多动症的比例非常高,且基本没有得到过专业干预。许多人的人生轨迹也出奇地相似:从学习成绩不好发展到出现行为问题,渐渐影响情绪出现人格缺陷,再受到旁人误导进一步出现毒品成瘾……

  专业治疗应提至学龄前

  “注意缺陷及多动障碍”对一个人成年后的影响同样明显。

  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研究的病例里,迟到、拖延是最常见的问题。有的患者始终无法按时上班,严重的“启动困难”让他经常受到领导批评;有的患者严重拖沓,胜任不了工作,被同事认为没有责任心;有的人因为自责导致了严重的情绪问题,成人后社会地位很低,越来越跟不上同龄人的脚步。

  也有的患者会显示出“高功能”。一个北京大学的博士生,研究能力并不弱,但一直没办法开始写论文;一位40多岁的大学老师靠着惊人的自律完成了自身知识积累,但他必须要制定特别严格的时间计划表,才能完成工作,成为博士生导师后,他必须靠提升注意力的药物完成教学和课题任务。

  钱英认为,要预防成年后出现类似问题,需要从小进行干预。她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学龄前干预,目前,国际通行的认知是“及早判断、及早行动、积极治疗”,钱英解释说,这意味着不一定要给“多动症”的学龄前儿童下诊断结论,但一定要尽早对有这些表现的孩子进行专业干预,特别是非药物干预。

  钱英特别欣慰,在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青少年学习障碍门诊开设半年后,有了第一位就诊的学龄前儿童,尽管最终诊断结果孩子并不是“多动症”,但钱英认为这说明西部地区家长对这种病的认识开始萌芽。

  钱英解释说,人的大脑发育到一定年龄就会比较成熟,但人执行技能的发育持续时间会比较长,有的人会一直发育到成年以后。可以用一些专业方法,促进执行技能发育缓慢的孩子提升发育水平。

  目前,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和深圳儿童医院正在联合做学前“注意缺陷及多动障碍”干预的尝试,国外的专业研究者也参与其中。钱英发现,几个月的训练后,有的孩子进步明显,“确切的结论在5年后可能会研究出来。”钱英说。

  去精神卫生医院治疗是难以迈过的心理坎

  为了让更多家庭可以了解学龄前“多动症”的治疗知识,钱英写了一本书,介绍如何进行执行技能的家庭团体训练,让更多家长能发现问题、重视问题,对孩子做一些主动干预。

  她认为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家长和孩子真正坐到专业的医生面前,但目前的尴尬是,专业医生往往在精神卫生研究机构或者人们常表述的“精神病医院”中,带着孩子走进这些地方,在不少人心中还是难以迈过的坎儿。

  钱英注意到一些民营早教机构都开设了儿童专注力训练课程,收费是公立医院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许多家长愿意给孩子报名。她认为,一方面要看到这些机构良莠不齐,没有教学标准,老师的专业素养不一定能胜任课程要求;另一方面,未来专业医疗机构可以和教育机构合作,把专业知识融入幼儿园和学校的课程,孩子和家长会更容易接受。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妇女儿童科主任吴刚也表示,“希望专业门诊能带动更多人重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就当作治一次心灵感冒。”吴刚计划为科室争取一批专业的诊疗设备,输送更多的医护人员参加专业学习,未来建设一个与教育机构和公益组织合作的平台,赶走陈旧思想下的“病耻感”,让更多“多动症”孩子快乐地接受治疗。

  中国青年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